《送浮屠道廓》 王之道

一宿已先觉,四明那更游。
去来无所着,风日海山秋。
分类:

作者简介(王之道)

王之道头像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送浮屠道廓》王之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浮屠道廓》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浮屠道廓的离别场景。诗人在夜晚已经有所觉察,清晨时分便踏上旅途。他离去与归来都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不受任何束缚。在他的旅途中,他感受到秋天的风、阳光、海洋和山脉的美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人通过运用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的“一宿已先觉”表明诗人早已有所觉察,心中早已有了离别的念头。接着,诗人描述了他的旅途,强调了他离去与归来都没有固定的目的地,自由自在地行走。最后,通过描绘秋天的风、阳光、海洋和山脉,诗人给人以美丽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没有花哨的修辞手法,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美丽自然的向往。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与诗人一同感受离别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美丽,产生共鸣,并在内心中享受宁静与自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浮屠道廓》王之道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fú tú dào kuò
送浮屠道廓

yī xiǔ yǐ xiān jué, sì míng nà gèng yóu.
一宿已先觉,四明那更游。
qù lái wú suǒ zhe, fēng rì hǎi shān qiū.
去来无所着,风日海山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浮屠道廓》专题为您介绍送浮屠道廓古诗,送浮屠道廓王之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