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七首·有序)》 杨维桢

攻城不怕齐神武,玉壁堪支百万兵。
不是南朝夸玉壁,关西南□是长城。
分类:

作者简介(杨维桢)

杨维桢头像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杵歌(七首·有序)》杨维桢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杵歌(七首·有序)》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攻城战斗中的壮丽场面和坚固城墙的景象。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攻城不怕齐神武,
玉壁堪支百万兵。
不是南朝夸玉壁,
关西南□是长城。

译文:
攻城不怕敌人的英勇,
城墙足以承受百万士兵。
不是南朝夸耀玉壁,
关西南方的是长城。

诗意:
这首诗以攻城战斗为主题,表达了对敌人的壮烈进攻和城墙的坚不可摧的信心。作者通过对城墙的描绘,展现了中国长城的威严和坚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诗人以攻城战斗为背景,表达了对敌人的战斗力量的不畏惧和对城墙坚固性的赞美。诗中的"杵歌"形象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攻城战斗中的紧张氛围和壮丽景象。

诗中提到的玉壁和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防御工事。它们象征了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的勇敢和团结。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攻城战斗的激烈场面和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坚固性,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杵歌(七首·有序)》杨维桢 拼音读音参考

chǔ gē qī shǒu yǒu xù
杵歌(七首·有序)

gōng chéng bù pà qí shén wǔ, yù bì kān zhī bǎi wàn bīng.
攻城不怕齐神武,玉壁堪支百万兵。
bú shì nán cháo kuā yù bì, guān xī nán shì cháng chéng.
不是南朝夸玉壁,关西南□是长城。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杵歌(七首·有序)》专题为您介绍杵歌(七首·有序)古诗,杵歌(七首·有序)杨维桢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