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仇》 唐寅

恩多成怨,悔只悔,当初不识风流面。
恩变作仇,顿忘了神前咒,她待要罢手,我何曾开口。
分类:

作者简介(唐寅)

唐寅头像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恩仇》唐寅 翻译、赏析和诗意

《恩仇》是明代文人唐寅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恩情转化为仇恨的痛苦感受,以及自责和懊悔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恩仇》中文译文:
恩情多了就变成了怨恨,
只能后悔,悔不当初没看出她的风流。
恩情变成了仇恨,
竟然忘记了对神的誓言。
她想停止纠缠,我从未开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恩情转变为仇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复杂和痛苦的体验。诗中的情感转折和自责反思呈现出一种深情和痛苦的态度。

首先,诗词中的“恩多成怨”表达了作者对于原本的恩情逐渐转变为怨恨的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作者感到悔恨,后悔自己当初未能看清对方的真实面目,没有避免这种情感的转变。“悔只悔,当初不识风流面”是作者对自己的无知和轻率的自责。

其次,诗词中的“恩变作仇,顿忘了神前咒”表达了作者对于原本的恩情变为仇恨的无法接受和困惑。这种转变让作者感到迷茫和失落,甚至忘记了曾经对神所做的誓言。这种内心的纷乱和矛盾使得作者对于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最后,诗词中的“她待要罢手,我何曾开口”表达了作者对于对方想要结束纠缠的无法启齿和无法表达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无法沟通和表达的困境更加加深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情感经历中的痛苦和自责。通过对恩情转变为仇恨的描述,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复杂和痛苦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纠葛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无奈。这首诗词通过深刻的表达和情感的展示,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引发对于情感和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恩仇》唐寅 拼音读音参考

ēn chóu
恩仇

ēn duō chéng yuàn, huǐ zhǐ huǐ, dāng chū bù shí fēng liú miàn.
恩多成怨,悔只悔,当初不识风流面。
ēn biàn zuò chóu, dùn wàng le shén qián zhòu,
恩变作仇,顿忘了神前咒,
tā dài yào bà shǒu, wǒ hé zēng kāi kǒu.
她待要罢手,我何曾开口。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恩仇》专题为您介绍恩仇古诗,恩仇唐寅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