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惠鉢三首》 陈师道

声中得句已忘言,断酒持斋郤自然。
大有西来真的意,饥时著饭饱时悬。
分类: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叔父惠鉢三首》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叔父惠鉢三首》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声音中得到的句子已经忘记了言辞,
断绝饮酒,持守斋戒反而自然。
大有西方来的真实意义,
饥饿时吃饭,饱足时挂起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简朴生活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作者通过断绝饮酒、持守斋戒,使自己摆脱了喧嚣和繁琐的生活,回归到自然的本真状态。他认为西方(佛教)的真实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愿。在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时,作者选择适时享用食物,而不是过度贪食,这种节制也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赏析:
陈师道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平静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他将声音中得到的句子已经忘记了言辞,这种超越了语言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层次意义的追求。断绝饮酒和持守斋戒被诗人视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这种节制和守持使他摆脱了物欲的困扰,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他所提到的西方来的真实意义,指的是佛教所追求的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种追求超越了世俗的诱惑,具有一种超越性和普遍性的意义。最后,作者提到饥饿时吃饭,饱足时挂起来,展现了对于节制和简朴生活的追求,这种适度的享受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平衡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内心平静和简朴生活的追求,强调了超越物欲的重要性。它传递了一种宁静、深思和超脱尘世的情感,使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恬静与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叔父惠鉢三首》陈师道 拼音读音参考

shū fù huì bō sān shǒu
叔父惠鉢三首

shēng zhōng de jù yǐ wàng yán, duàn jiǔ chí zhāi xì zì rán.
声中得句已忘言,断酒持斋郤自然。
dà yǒu xī lái zhēn de yì, jī shí zhe fàn bǎo shí xuán.
大有西来真的意,饥时著饭饱时悬。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叔父惠鉢三首》专题为您介绍叔父惠鉢三首古诗,叔父惠鉢三首陈师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