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学者四首》 陈师道

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
分类: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次韵答学者四首》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答学者四首》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阿无前锋不缺,
铅刀不堪供一切。
至柔绕指刚则折,
善而藏之光夺月。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一种智慧和策略的境界。太阿是指传说中的神兵利器,象征强大的力量和攻击性。铅刀则代表柔弱和平和。诗人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太过强硬的力量难以长久,而柔和的智慧和谋略则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太阿和铅刀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柔和力量的赞美和推崇。诗中的"太阿无前锋不缺"意味着太阿这种强大的武器永远不会缺少前锋,但它却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相比之下,铅刀虽然柔弱,却具有绕指柔软之势,能够折断指头。这里的"至柔绕指刚则折"表明柔和的力量能够克服强硬的力量。最后两句"善而藏之光夺月"表达了将智慧和谋略隐藏起来,以取得更大成功的意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转折,传达了一种智慧胜过武力的思想。它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柔和的力量和智慧往往能够比强硬的力量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智慧和谋略需要善于隐藏和运用,才能夺取成功的机会。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这一主题,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答学者四首》陈师道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dá xué zhě sì shǒu
次韵答学者四首

tài ē wú qián fēng bù quē, qiān dāo bù kān gōng yī qiè.
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
zhì róu rào zhǐ gāng zé zhé, shàn ér cáng zhī guāng duó yuè.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答学者四首》专题为您介绍次韵答学者四首古诗,次韵答学者四首陈师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