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陈师道

错节孤根劲有余,坐床须按起须扶。
一生用底今相赠,更问林间有此无。
分类: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拄着拐杖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的赞美。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错节孤根劲有余,
坐床须按起须扶。
一生用底今相赠,
更问林间有此无。

诗意:
这位人物的节节错落的孤独之根,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当床时需要依靠和扶持,但起身时也须要拄着拐杖。他一生都在用这根拐杖,现在把它送给今世,同时询问林间是否还有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依靠拄杖行走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的钦佩。"错节孤根劲有余"形象地描述了拄杖的形态,显示出它的坚硬和有力。"坐床须按起须扶"传达了这个人物对拐杖的依赖,无论是坐下还是起身,都需要它的支持。"一生用底今相赠"表明这位人物一直依赖拐杖,认为它是他一生的伴侣,现在他将其留给后人。最后一句"更问林间有此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精神和奉献的思考,他想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人在林间拥有这样的拄杖。

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奉献精神的思考。通过描绘拄杖的形态和依赖程度,诗人通过具象的形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对生命中那些无声的奋斗和付出的赞颂,并思考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精神品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陈师道 拼音读音参考

yǐ zhǔ zhàng gōng rén shān zhǔ èr shǒu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cuò jié gū gēn jìn yǒu yú, zuò chuáng xū àn qǐ xū fú.
错节孤根劲有余,坐床须按起须扶。
yī shēng yòng dǐ jīn xiāng zèng, gèng wèn lín jiān yǒu cǐ wú.
一生用底今相赠,更问林间有此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专题为您介绍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古诗,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陈师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