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郎中弟见寄》 李弥逊

季子论才到履絇,十年不调可怜渠。
自闻马祖今非佛,不似潜夫但著书。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郎中弟见寄》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季子论才到履絇,
十年不调可怜渠。
自闻马祖今非佛,
不似潜夫但著书。

诗意:
这首诗以李弥逊的弟弟郎中为写作对象,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对他求学之路的关切。诗人称赞弟弟季子聪明才智出众,但他已经十年未能得到官职的调遣,这让诗人感到十分可怜。他听说马祖已经不再作为佛教大师,而是以著书立身,这与他的弟弟季子有所不同,因为他对弟弟希望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切和对官场的思考。诗人对弟弟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对他长期未能得到官职的调遣感到遗憾和可怜。诗中的"履絇"指的是官职,表示诗人希望弟弟能够早日获得官职,施展他的才华。接着,诗人提到了马祖,他是一个佛教大师,但现在已经不再从事佛教修行,而是专注于著书立命。通过这个对比,诗人表达了他对弟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像马祖一样,通过著书立身,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弟弟和马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官场和个人追求的思考。诗人希望弟弟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也认识到官场并非唯一的出路,著书立身也是一种追求自我的方式。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官场和个人发展的矛盾与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láng zhōng dì jiàn jì
次韵郎中弟见寄

jì zǐ lùn cái dào lǚ qú, shí nián bù tiáo kě lián qú.
季子论才到履絇,十年不调可怜渠。
zì wén mǎ zǔ jīn fēi fú, bù shì qián fū dàn zhù shū.
自闻马祖今非佛,不似潜夫但著书。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郎中弟见寄》专题为您介绍次韵郎中弟见寄古诗,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