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 李弥逊

当年接翼上天池,旧事空存雁塔题。
岂有新诗来渭北,谩令后学仰关西。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杨贯之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对文学传统的思考和对后辈学子的嘱托。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第一首:

当年接翼上天池,
旧事空存雁塔题。
岂有新诗来渭北,
谩令后学仰关西。

译文:
当年杨贯之接任天池官职,
旧事空留下雁塔上的题字。
如今又有何新诗作品传至渭北,
徒然使后学之人望向关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杨贯之的才华和成就,以及他留下的文学遗产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上天池"指的是杨贯之接任天池官职,显示了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雁塔题"指的是杨贯之曾在雁塔上题字,这是对他文学才华的赞美和纪念。

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的文坛现状的思考和对后辈学子的期望。作者认为,现在已经很少有能够与杨贯之相媲美的新诗问世。"渭北"指的是地理位置,代表着当时的文学圈。作者表示,任何新的诗作都难以与杨贯之的成就相提并论。作者希望后辈学子能够尊重传统,以关西(指杨贯之所在地)为楷模,不要轻率妄为。

整首诗词通过对杨贯之的赞美和对文学传统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杨贯之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后辈学子的期望。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前辈成就的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guàn zhī tí jǔ wǎn shī èr shǒu
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

dāng nián jiē yì shàng tiān chí, jiù shì kōng cún yàn tǎ tí.
当年接翼上天池,旧事空存雁塔题。
qǐ yǒu xīn shī lái wèi běi, mán lìng hòu xué yǎng guān xī.
岂有新诗来渭北,谩令后学仰关西。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专题为您介绍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古诗,杨贯之提举挽诗二首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