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遇雨》 李弥逊

沧溟四乾青虬立,碧云摩霄高页岌。
六丁夜挽天河倾,石骨无尘露苍湿。
长风吹雨不成丝,飞鞚冲山带烟入。
羲和回驭还青冥,布谷催耕唤春急。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山行遇雨》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行遇雨》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沧溟四干青虬立,
碧云摩霄高页岌。
六丁夜挽天河倾,
石骨无尘露苍湿。
长风吹雨不成丝,
飞鞚冲山带烟入。
羲和回驭还青冥,
布谷催耕唤春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行中遇到雨的情景。通过描写天空、大地和自然现象,表达了雨水的威力和山行者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意境。诗中同时融入了一些象征意象,如羲和、布谷,使得诗意更加深邃。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雨水的力量和山行者面对自然的微小。诗中的字句运用准确,表达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山行者的微弱存在。例如,“沧溟四干青虬立”形容天空中的浩渺云霞,展现了其巍峨壮观的景象;“六丁夜挽天河倾”则表达了大雨倾泻之势;“长风吹雨不成丝”则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气势。这些描写反映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现实。

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羲和回驭还青冥”,将古代神话中的羲和(太阳神)与大自然相联系,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布谷催耕唤春急”则以布谷鸟的叫声象征着春耕的紧迫性。这些象征意象给诗词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哲理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山行遇雨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山行者的微小。通过自然景观和象征意象的运用,使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山行遇雨》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xíng yù yǔ
山行遇雨

cāng míng sì gān qīng qiú lì, bì yún mó xiāo gāo yè jí.
沧溟四乾青虬立,碧云摩霄高页岌。
liù dīng yè wǎn tiān hé qīng, shí gǔ wú chén lù cāng shī.
六丁夜挽天河倾,石骨无尘露苍湿。
cháng fēng chuī yǔ bù chéng sī, fēi kòng chōng shān dài yān rù.
长风吹雨不成丝,飞鞚冲山带烟入。
xī hé huí yù hái qīng míng, bù gǔ cuī gēng huàn chūn jí.
羲和回驭还青冥,布谷催耕唤春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山行遇雨》专题为您介绍山行遇雨古诗,山行遇雨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