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国器六首》 曹勋

归休三径得怡颜,何所羊裘与钓竿。
剩得新诗载行事,如游玄圃拾瑯玕。
分类: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头像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和郑国器六首》曹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郑国器六首》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休闲时光中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归休三径得怡颜,
回到家中,走过三条小径,我脸上显露出愉悦的笑容,
何所羊裘与钓竿。
不知哪里还有羊皮和钓竿,
剩得新诗载行事,
却保留了新鲜的诗篇记录我的行事;
如游玄圃拾瑯玕。
就像在幽静的园林中寻找美丽的玛瑙一样。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休闲时刻归家后的舒畅心情。他回到家中,心情愉悦,脸上洋溢着笑容。他思考着,自己还有什么羊皮和钓竿,这里象征着他在生活中的需求和欲望。然而,他发现自己并不需要这些物质,他只保留了心中的新诗记录下了自己的行事。这表明他对物质的追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内心的文化追求和创作的热情。最后,作者以寻找玛瑙的比喻形容自己在生活中寻找美的过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归家休闲之际的心情和思考。通过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物质欲望的淡漠态度,以及对文化追求和创作的热爱。诗中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通过寻找美丽的玛瑙的比喻,诗人把对美的追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新、自然流畅,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追逐物质的盲目与对内心追求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郑国器六首》曹勋 拼音读音参考

hé zhèng guó qì liù shǒu
和郑国器六首

guī xiū sān jìng dé yí yán, hé suǒ yáng qiú yǔ diào gān.
归休三径得怡颜,何所羊裘与钓竿。
shèng dé xīn shī zài xíng shì, rú yóu xuán pǔ shí láng gān.
剩得新诗载行事,如游玄圃拾瑯玕。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郑国器六首》专题为您介绍和郑国器六首古诗,和郑国器六首曹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