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 赵蕃

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
家传墨庄书,入嗣文靖德。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分类:

作者简介(赵蕃)

赵蕃头像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赵蕃 翻译、赏析和诗意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常州的文人官员以太守的身份入朝拜见皇帝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兴衰和个人身份的思考。

译文:
青毡非旧物,
乔木岂故国。
家传墨庄书,
入嗣文靖德。
欲知治兴衰,
是系道滋熄。
愚独愧衣冠,
身宜亲稼穑。

诗意:
这青色的毡子不是旧物,
高大的树木也不是故国的象征。
家传的墨庄书籍,
继承了文靖的德行。
如果想要了解社会的兴衰,
那必然要考虑道义的强弱。
我这个愚昧之人,只能惭愧于我的衣冠,
应该亲身从事农田的耕作。

赏析:
这首诗以常州的文人官员以太守的身份进京朝见皇帝为背景,通过对青毡、乔木、墨庄书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承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作者通过"青毡非旧物"的描述,暗示了太守的身份地位高贵,与普通百姓不同。而"乔木岂故国"的表达,则暗示了离乡背井之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家传墨庄书,入嗣文靖德"突出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先辈德行的继承与传承。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来表达了对社会兴衰的思考。作者认为社会的兴衰与道义的强弱密切相关,道德的衰退将导致社会的衰落。最后两句"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则表达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和对务实生活的倡导,认为个人应当亲身从事农田的耕作,关注现实生活,而非纯粹追求功名利禄。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统、道义和社会兴衰的思考。同时,诗中透露出一种务实和谦逊的态度,对于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反思,体现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赵蕃 拼音读音参考

cháng zhōu xiān shēng yǐ tài shǒu rù duì wǔ shǒu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

qīng zhān fēi jiù wù, qiáo mù qǐ gù guó.
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
jiā chuán mò zhuāng shū, rù sì wén jìng dé.
家传墨庄书,入嗣文靖德。
yù zhī zhì xīng shuāi, shì xì dào zī xī.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yú dú kuì yì guān, shēn yí qīn jià sè.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专题为您介绍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古诗,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赵蕃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