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次律司理三首》 赵蕃

长沙今十日,曾未及湘山。
旧疾痁频作,方炉火自跧。
风高知木脱,雨细念梅斑。
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
分类:

作者简介(赵蕃)

赵蕃头像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赵蕃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沙的所见所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长沙今十日,
曾未及湘山。
旧疾痁频作,
方炉火自跧。
风高知木脱,
雨细念梅斑。
飘泊方兹始,
林园未遽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这里的所见所感。诗的开篇表达了作者在长沙已经十天了,却未曾登上湘山的遗憾之情。这里的湘山指的是长沙城中的名山。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的旧疾复发,痛苦不堪。"痁"是指疮疖,"频作"表示病痛频繁发作。方炉火自跧"方炉"指的是炉火,"跧"是指燃烧的声音。这里描绘了病中的作者,身陷疾苦之中,炉火的声音也成为了他孤独的伴随。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风高知木脱"表明风势很大,知道树木会脱落,意味着秋天已经深入。"雨细念梅斑"则表现了雨细蒙蒙,作者思念梅花的情感。这里的梅斑指梅花的斑点,暗示着梅花的美丽和纯洁。

最后两句"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表达了作者在长沙的漂泊之情和对家园的思念。"飘泊"意味着作者的流离失所,"方兹始"表示刚刚开始,"林园未遽还"则表明作者尚未急于回归自己的林园,还在思考归宿的问题。

整首诗以长沙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在长沙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疾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赵蕃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zhāng cì lǜ sī lǐ sān shǒu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

cháng shā jīn shí rì, céng wèi jí xiāng shān.
长沙今十日,曾未及湘山。
jiù jí shān pín zuò, fāng lú huǒ zì quán.
旧疾痁频作,方炉火自跧。
fēng gāo zhì mù tuō, yǔ xì niàn méi bān.
风高知木脱,雨细念梅斑。
piāo bó fāng zī shǐ, lín yuán wèi jù hái.
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专题为您介绍赠张次律司理三首古诗,赠张次律司理三首赵蕃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