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昙、嵩、寂三上人》 元稹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分类:

作者简介(元稹)

元稹头像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寄昙、嵩、寂三上人》元稹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昙、嵩、寂三上人》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寄给昙、嵩、寂三位高僧,
长期学习对治思虑的痛苦之处,
偏要将死亡的苦难传授给人间。
如今我因为认为无生死之分,
无需对治的心境更加宁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元稹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境界的转变。他将自己的心境和体验寄托于昙、嵩、寂三位上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他意识到长期学习对治思虑所带来的痛苦,并以此为基础,将死亡的苦难传授给人间,意味着他将这种对治思虑的痛苦与人间的生活联系起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境发生了转变,认为生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必要过分关注对治的心境,因此他认为心境更加宁静自在。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元稹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思考,以及他对于心境的转变。开始时,他强调长期学习对治思虑的痛苦,似乎希望将这种痛苦传授给他人,以使人们认识到人生的苦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生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必要过分关注对治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宁静自在的心态。这首诗词通过对治思虑和生死观念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心境的领悟,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对治思虑和生死观念的思考和领悟。同时,通过与昙、嵩、寂三位上人的交流,诗人的心境得到了转变,从痛苦与对治转向了宁静与自在。这首诗词展示了元稹细腻而深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哲理和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昙、嵩、寂三上人》元稹 拼音读音参考

jì tán sōng jì sān shàng rén
寄昙、嵩、寂三上人

zhǎng xué duì zhì sī kǔ chǔ, piān jiàng sǐ kǔ jiào rén jiān.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jīn yīn wèi shuō wú shēng sǐ, wú kě duì zhì xīn gèng xián.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寄昙、嵩、寂三上人》专题为您介绍寄昙、嵩、寂三上人古诗,寄昙、嵩、寂三上人元稹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