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汪莘

七尺经霜翠竹竿,斩来石壁钓江湍。
丝头垂下骊龙口,掣得明珠似月寒。
分类: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秋兴》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兴》是宋代诗人汪莘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景象,通过对竹子、钓鱼和珠宝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七尺经霜翠竹竿,
斩来石壁钓江湍。
丝头垂下骊龙口,
掣得明珠似月寒。

这首诗通过对竹竿、石壁、丝线、珠宝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钓鱼的情景。诗中的"七尺经霜翠竹竿"意味着竹竿已经经历了霜冻寒冷的秋天,但依然保持着翠绿的色彩。"斩来石壁钓江湍"描绘了作者站在石壁上,用竹竿垂钓江流湍急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的胆识和豪情。

"丝头垂下骊龙口"形象地描绘了丝线垂下时的形态,如同一条骊龙的嘴巴,寓意着钓鱼线的纤细和灵活。"掣得明珠似月寒"这句表达了作者在钓鱼中取得了成功,钓上了像明珠一样明亮的鱼,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钓鱼情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豪情。通过描绘秋天的竹竿、石壁和钓鱼中的丝线、珠宝等细节,展示了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呈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在其中的心境与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秋兴》汪莘 拼音读音参考

qiū xìng
秋兴

qī chǐ jīng shuāng cuì zhú gān, zhǎn lái shí bì diào jiāng tuān.
七尺经霜翠竹竿,斩来石壁钓江湍。
sī tóu chuí xià lí lóng kǒu, chè dé míng zhū shì yuè hán.
丝头垂下骊龙口,掣得明珠似月寒。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秋兴》专题为您介绍秋兴古诗,秋兴汪莘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