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汪莘

清夜湖心把酒杯,花间风月共徘徊。
金钟何事催天晓,又恐游人相逐来。
分类: 西湖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是宋代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清夜湖心把酒杯,
花间风月共徘徊。
金钟何事催天晓,
又恐游人相逐来。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西湖闲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湖心清夜中举起酒杯,享受着花间风月的美景,心情愉快而自由。然而,他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金钟在催促天明,而他又担心游人们会相继而至,打破了他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西湖闲居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融合。诗人通过"清夜湖心把酒杯"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而宁静的环境中,让人感受到夏夜的清凉和湖水的宁静。同时,诗中的"花间风月"描绘了湖畔花团锦簇、风景如画的美景,突出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诗人却感到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客观存在。"金钟何事催天晓"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金钟的声音催促天明的到来,暗示夜晚的短暂和白昼的即将来临。而"又恐游人相逐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被打破的担忧,他害怕来自外界的干扰会破坏他的安静与自由。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时间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汪莘 拼音读音参考

xià rì xī hú xián jū shí shǒu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qīng yè hú xīn bǎ jiǔ bēi, huā jiān fēng yuè gòng pái huái.
清夜湖心把酒杯,花间风月共徘徊。
jīn zhōng hé shì cuī tiān xiǎo, yòu kǒng yóu rén xiāng zhú lái.
金钟何事催天晓,又恐游人相逐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汪莘专题为您介绍《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汪莘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