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清湖桥夜枕闻雨》 汪莘

要识人间过去愁,春宵风雨到湖楼。
如今此恨无分处,应有知人在后头。
分类: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是宋代汪莘创作的诗词作品。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清湖桥畔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听雨声,
雨声穿过春宵的风中,传到了湖楼。
如今我心中的忧愁已经过去,
但我知道,这份怀念的情感仍然存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人情的洞察。作者在夜晚躺在床上,听着雨声,思绪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他感叹人生的烦恼已经过去,但对逝去的人和事仍然感到思念和惋惜。诗中透露出对人世间的深刻体悟和对人情冷暖的认识。

赏析: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雨声和湖楼成为诗人回忆的触发器。通过雨声的抒发,诗人唤起了对过去的回忆,对昔日悲欢离合的思念之情。他认识到人生的苦乐已经过去,但他仍然保留着对逝去之人和事物的怀念之情。诗人的感慨和思考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理念,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情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其简练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汪莘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描绘雨声和湖楼的画面,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思考人世间情感和人情冷暖的空间。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人情世故的真实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汪莘 拼音读音参考

yù qīng hú qiáo yè zhěn wén yǔ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

yào shí rén jiān guò qù chóu, chūn xiāo fēng yǔ dào hú lóu.
要识人间过去愁,春宵风雨到湖楼。
rú jīn cǐ hèn wú fēn chǔ, yīng yǒu zhī rén zài hòu tou.
如今此恨无分处,应有知人在后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专题为您介绍寓清湖桥夜枕闻雨古诗,寓清湖桥夜枕闻雨汪莘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