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信州祥符寺》 徐照

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
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囘,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
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
分类:

作者简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题信州祥符寺》徐照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信州祥符寺》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绘寺庙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形象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
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回。
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
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游览信州祥符寺为背景,通过对寺庙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首句“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以冰脂之洁净来形容祥符寺的地势,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纯净地的赞美。作者询问谁能拟造出如此美好的身世,暗示了作者对这样的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回”,描绘了寺庙的古老和僧人的存在,山峰高耸,水流回旋,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交融。通过寺庙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通过描绘山岩苍凉、风霭迷蒙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积淀。岩菲寒未拆,意味着山岩的荒凉和未被人破坏,风霭复难开,意味着景色的朦胧和难以完全展现。这里诗人借景抒发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明对自然的干预与破坏。

最后两句“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诗人提到在塔下观看碑石,因为寻找跨越鹤台(指寺庙的高台)的方法。这里诗人通过观察碑石,寻找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以寻求超越尘世的境界。同时,跨鹤台也可以理解为超越尘俗的心境和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标。

整首诗以祥符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纯净与古老的向往,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以及对追求卓越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意境深远的语言,展示了徐照在宋代文学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信州祥符寺》徐照 拼音读音参考

tí xìn zhōu xiáng fú sì
题信州祥符寺

bīng zhī qīng jué dì, shuí nǐ cǐ shēn lái.
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
sì gǔ féng sēng lǎo, shān gāo jiàn shuǐ huí,
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囘,
yán fēi hán wèi chāi, fēng ǎi fù nán kāi.
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
tǎ xià kàn bēi shí, yīn xún kuà hè tái.
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信州祥符寺》专题为您介绍题信州祥符寺古诗,题信州祥符寺徐照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