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 岳珂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分类:

作者简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岳珂 翻译、赏析和诗意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是岳珂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画与诗之间的关系,以及诗的无声之美和画的有声之奇。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
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岳珂对于画与诗的思考。他认为画能通过有声的形式来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而诗则通过无声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价值。有声的画是已经被世人所知悉的,而无声的诗则是岳珂所追求的、尚未实现的理想。

赏析: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这首诗词借画与诗的对比,探讨了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价值。画以有声著,指的是绘画作品通过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能够直接引起人们的感官体验。而诗以无声名,指的是诗作通过文字的运用,通过读者的阅读与联想,营造出一种含蓄、抽象的美感。诗词中的“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意味着有声的画已经被广泛认可,被视为艺术的高峰;而“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则表达了岳珂对于诗的追求,认为诗有着更加深邃、内敛的美感,但在表达上仍有待提升。

这首诗词在艺术创作中提出了一个思考: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特点,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传递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以有声著,突出了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和直接感受;诗以无声名,则强调了诗作的内涵和引发读者思考的力量。通过这种对比,岳珂表达了对诗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诗与画的独到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岳珂 拼音读音参考

xuē dào zǔ bái shí tán shī tiē zàn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

huà yǐ yǒu shēng zhe, shī yǐ wú shēng míng.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yǒu shēng zhě dào zǔ zhī suǒ yǐ zhī, wú shēng zhě dào zǔ zhī suǒ yù wèi ér wèi néng zhě yě.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专题为您介绍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古诗,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岳珂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