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用喜雨韵三首》 吴潜

阑干小倚望遥岑,晚霁朝朝换午阴。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七用喜雨韵三首》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七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阑干上小倚望远的景象,以及晴霁转午阴的变化。诗中还表现出越鹜收影、吴鸠带雨的情景。后半部分描写了海边的客人秋天挽起衣袖,以及边塞上征人夜间拍打砧木的情景。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幻和生命的喜悦。通过描写不同的场景和生物,吴潜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没有明确的情感表达,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细节的关注,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视角,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变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景物描写的细腻和生动,通过对阑干、越鹜、吴鸠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观察力。同时,诗中的客人和征人形象,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宋代诗人吴潜的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七用喜雨韵三首》吴潜 拼音读音参考

qī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七用喜雨韵三首

lán gān xiǎo yǐ wàng yáo cén, wǎn jì zhāo zhāo huàn wǔ yīn.
阑干小倚望遥岑,晚霁朝朝换午阴。
yuè wù yǐ shōu tiān wài yǐng, wú jiū shàng dài yǔ zhōng yīn.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hǎi bīn kè zi qiū xián xiù, sāi shàng zhēng rén yè fǔ zhēn.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dōu shì yì bān wú yì xù, mǐn láo zhēng nài zhǔ ēn shēn.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七用喜雨韵三首》专题为您介绍七用喜雨韵三首古诗,七用喜雨韵三首吴潜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