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李曾伯

怪得檐头鹊语频,好音催召幕中宾。
唤回难塞三更梦,趁取莺花二月春。
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怪得檐头鹊语频,
好音催召幕中宾。
唤回难塞三更梦,
趁取莺花二月春。
车法阵图留后效,
囊封谏草看前陈。
退朝若访孤山去,
尚有疏梅可寄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李曾伯送别胡季辙去参加堂召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檐头的鹊鸟频繁地鸣叫,宛如在为胡季辙奏好音乐,催促他前往宫中的宾客。诗人感慨唤回胡季辙是多么困难,即便是在深夜的梦中,也难以阻挡他前去宫廷的决心,正好趁着二月莺花盛开的春天。同时,诗人也意味深长地提到了车法阵图,暗示着胡季辙在政务上的才能,他的努力将会留下后代继续发扬。诗末,李曾伯寄语胡季辙,退朝时可以去访问孤山,那里仍有疏落的梅花,可以寄托情思之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胡季辙的思念和祝福。诗中的鹊鸟鸣叫、莺花盛开等自然景物,与胡季辙参加堂召的场景相结合,展现了温馨而庄重的离别氛围。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胡季辙的辞职与自然景物相联系,凸显出胡季辙的才能和决心,以及诗人对其的赞赏和期待。此外,诗人通过提到车法阵图,进一步突出了胡季辙的政治才干和影响力,表达了对他未来事业的祝福。最后一句寄语则展示了诗人的亲切情感和对胡季辙的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社会中官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胡季辙的深情厚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充满情感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将离别之情和对胡季辙前程的期待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内涵和感染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hú jì zhé zhì cān fù táng zhào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guài de yán tóu què yǔ pín, hǎo yīn cuī zhào mù zhōng bīn.
怪得檐头鹊语频,好音催召幕中宾。
huàn huí nán sāi sān gēng mèng, chèn qǔ yīng huā èr yuè chūn.
唤回难塞三更梦,趁取莺花二月春。
chē fǎ zhèn tú liú hòu xiào, náng fēng jiàn cǎo kàn qián chén.
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
tuì cháo ruò fǎng gū shān qù, shàng yǒu shū méi kě jì rén.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专题为您介绍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古诗,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