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方岳

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
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
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
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
分类: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头像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清明》方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清明》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明时节,你为何而忧愁?在雨声中,花事都停息了。整个春天,春意不肯停留,更何况没有酒来与春天共舞。墙头的笋已经长成了竹子,夺去了我斋厨里的苍玉束。床上满是书卷,让我感到不平,同时怨恨秋崖长时间负重而不得腹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清明时节,本应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时候,但作者却感到忧愁。雨声中花事休止,暗示着一片凄凉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到无法与春天相酬,也让人对时光的流转感到忧伤。诗中提到的墙头的笋已经长成竹子,以及斋厨里的苍玉束被夺去,都是象征着作者生活中的遭遇和困境,增强了诗中的愁苦氛围。而床上满是书卷,却不能满足作者的内心需求,也让人感到不平和失望。最后一句“亦怨秋崖长负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岁月的消磨的不满和怨懟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凄凉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展现了对逝去时光和生活遭遇的不满和忧伤。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清明》方岳 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míng
清明

hé zāi qīng míng nǎi ěr chóu, yǔ shēng zhōng jiān huā shì xiū.
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
yī chūn liú chūn bù kěn zhù, kuàng wú jiǔ yǔ chūn xiāng chóu.
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
qiáng tóu sǔn yǐ chuī chéng zhú, duó wǒ zhāi chú cāng yù shù.
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
mǎn chuáng shū juàn wèi bù píng, yì yuàn qiū yá zhǎng fù fù.
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清明》专题为您介绍清明古诗,清明方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