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剡张知录见寄》 陈著

危途盍把隐为师,名姓翻嫌世或知。
栗里已成终老计,桐乡犹记旧游时。
云山杳杳勤搜便,风雨潇潇独寄诗。
目送心期无别语,厚培根本做春枝。
分类: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头像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次韵剡张知录见寄》陈著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剡张知录见寄》是宋代陈著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危险的旅途中,何不将隐逸之道视为良师呢?在名与姓的纷争中,或许会让人对这世俗感到厌烦,但内心仍能获得一些了悟。在栗树的屋舍里,已经制定了终老的计划,而在桐乡,还能记得过去的游历时光。云山遥远而神秘,勤劳地去搜寻,风雨阻隔,独自寄出这首诗。目送着心中的期许,无需言语,只需精心培育根基,如同春天的树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纷扰的世俗中追求隐逸之道的心声,以及对过去旅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出现了"危途"和"隐为师"的词句,表明作者认为在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可以从隐逸的生活方式中获得启示和指导。作者对于名与姓的争斗感到厌倦,认为这种争斗与世俗并不相适应,而内心的领悟更为重要。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栗树和桐乡,通过这两个地方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过去游历时光的怀念。栗树象征着世俗的居住地,而桐乡则代表着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作者在栗树里已经制定了终老的计划,表明他渴望在安静和宁谧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然而,他仍然怀念过去的旅途,对桐乡的记忆仍然清晰。

诗词的最后两句"云山杳杳勤搜便,风雨潇潇独寄诗"表达了作者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和执着。作者比喻云山遥远而神秘,需要不断地勤劳去搜寻。风雨阻隔,只能独自将自己的思绪和感悟寄托于诗歌之中。

最后两句"目送心期无别语,厚培根本做春枝"则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期许。他无需言语地目送着自己的心灵追求,将精力投注于培养内心的根基,如同培育春天的树枝一样。这里的"春枝"可以理解为希望在未来能够茁壮成长的象征。

整首诗词以隐逸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纷扰世俗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传达了作者深邃的内心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剡张知录见寄》陈著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shàn zhāng zhī lù jiàn jì
次韵剡张知录见寄

wēi tú hé bǎ yǐn wèi shī, míng xìng fān xián shì huò zhī.
危途盍把隐为师,名姓翻嫌世或知。
lì lǐ yǐ chéng zhōng lǎo jì, tóng xiāng yóu jì jiù yóu shí.
栗里已成终老计,桐乡犹记旧游时。
yún shān yǎo yǎo qín sōu biàn, fēng yǔ xiāo xiāo dú jì shī.
云山杳杳勤搜便,风雨潇潇独寄诗。
mù sòng xīn qī wú bié yǔ, hòu péi gēn běn zuò chūn zhī.
目送心期无别语,厚培根本做春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剡张知录见寄》专题为您介绍次韵剡张知录见寄古诗,次韵剡张知录见寄陈著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