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 许有壬

草木无情,不问寒喧,开时便开。
只黄花多事、偏怜隐逸、白头何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
尊中物,胜他年千里,漫寄寒梅。
神仙合住蓬莱。
柰老母思儿忍不回。
任耿庄槐老,休为痴梦,梅家酒熟,且浣溪怀。
渭北江东,暮云春树,何日扁舟更此来。
公知否,便连朝觞咏,能几徘徊。
分类: 沁园春

作者简介(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许有壬 翻译、赏析和诗意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是元代许有壬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来到了沁园,我坐在清舟上,即兴写下了这首诗,特此献给韩伯高。不问世间喧嚣寒冷,草木无情时节到了就开放。只有黄花常常有烦恼,偏爱隐逸之人,两位白发老友相逢。清谈绝佳,但怀念刘郎离去后所种的树。酒中之物胜过千里之外的美景,我随意寄托在寒冷的梅花上。神仙合住在蓬莱仙岛上。可怜那位老母亲思念儿子却忍受不住离别之苦。任耿庄槐树老了,不要做痴心的梦了,梅家的酒已经熟了,且让我怀念浣溪的时光。渭北江东,夜幕下春天的树木,何时再乘着小舟来到这里?你是否知道,早已连连敬酒,又几次徘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沁园的一段闲适时光,以及他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草木无情地按时开放,它们不问世俗的喧嚣和寒冷,给人以一种宁静和安慰。黄花多事,与隐逸之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偏爱隐逸生活的态度。

诗中还描绘了两位白发老友的相逢,他们的清谈使得作者回忆起已经离去的刘郎,以及他离去后所栽种的树。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友情和岁月流转的深沉。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酒的向往和寄托。他认为酒中的美景胜过千里之外的风景,用寒梅作为媒介,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其中。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仙境蓬莱的向往,希望能与神仙一起居住。

最后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家人之间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作者提及老母亲思念儿子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这表达了家庭情感的深厚和牵挂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时光的思考,提及了耿庄槐树的老去和自己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家庭情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许有壬 拼音读音参考

qìn yuán chūn lín qīng zhōu zhōng jí xí, cì hán bó gāo jiàn zèng yùn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

cǎo mù wú qíng, bù wèn hán xuān, kāi shí biàn kāi.
草木无情,不问寒喧,开时便开。
zhǐ huáng huā duō shì piān lián yǐn yì bái tóu hé lǎo yǒu xiāng féng, qīng tán jué dǎo, xiū xiào liú láng qù hòu zāi.
只黄花多事、偏怜隐逸、白头何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
zūn zhōng wù, shèng tā nián qiān lǐ, màn jì hán méi.
尊中物,胜他年千里,漫寄寒梅。
shén xiān hé zhù péng lái.
神仙合住蓬莱。
nài lǎo mǔ sī ér rěn bù huí.
柰老母思儿忍不回。
rèn gěng zhuāng huái lǎo, xiū wèi chī mèng, méi jiā jiǔ shú, qiě huàn xī huái.
任耿庄槐老,休为痴梦,梅家酒熟,且浣溪怀。
wèi běi jiāng dōng, mù yún chūn shù, hé rì piān zhōu gèng cǐ lái.
渭北江东,暮云春树,何日扁舟更此来。
gōng zhī fǒu, biàn lián cháo shāng yǒng, néng jǐ pái huái.
公知否,便连朝觞咏,能几徘徊。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许有壬专题为您介绍《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许有壬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