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 陶弼

绝塞多秋色,孤城易夕阳。
此间饶宠辱,还我水云乡。
分类:

作者简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邕州》陶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邕州》是宋代陶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绝塞多秋色,孤城易夕阳。
此间饶宠辱,还我水云乡。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邕州的景色表达了陶弼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邕州地处边塞,秋天的景色独特美丽,城市孤寂,夕阳易逝的感觉。然而,邕州这个地方却包含着许多宠辱,它是诗人的家园,承载了他的喜怒哀乐。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回到邕州,回到那里的水云乡村,重新感受家乡的宁静与安逸。

赏析:
《邕州》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绝塞多秋色"一句,描绘了邕州地处边塞的景色美丽多彩,秋天的景色更是让人陶醉其中。"孤城易夕阳"一句,表达了孤城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得孤寂和易逝,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流逝。"此间饶宠辱,还我水云乡"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渴望。诗人认为家乡才是他真正的归属地,而那里的水云乡村象征着宁静和安逸。整首诗通过对邕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返乡的渴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陶弼深深的思乡之情,通过描绘邕州的景色和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引起读者对故乡的共鸣。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将读者带入了邕州的秋天,感受到了那里的美丽和孤寂。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传递了一种对故土的热爱和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邕州》陶弼 拼音读音参考

yōng zhōu
邕州

jué sāi duō qiū sè, gū chéng yì xī yáng.
绝塞多秋色,孤城易夕阳。
cǐ jiān ráo chǒng rǔ, hái wǒ shuǐ yún xiāng.
此间饶宠辱,还我水云乡。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邕州》专题为您介绍邕州古诗,邕州陶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