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德和伯氏六首》 林景熙

伯兮癯似松间鹤,季也孤於云水僧。
昨夜梦中闻笑语,觉来秋在影堂灯。
分类: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哭德和伯氏六首》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哭德和伯氏六首》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诗中描绘了德和伯氏的形容和情景,并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伯兮癯似松间鹤,
季也孤於云水僧。
昨夜梦中闻笑语,
觉来秋在影堂灯。

中文译文:
伯兮,消瘦如同树林中的鹤,
季也,孤独如同云水间的僧侣。
昨夜在梦中听到笑语声,
醒来时感觉秋天已经到了,照亮影堂的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伯兮和季也的形象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逝去的哀思之情。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伯兮的消瘦形容得像是树林中的鹤,而季也则被描绘为孤独的僧侣,犹如在云水之间徘徊。这种对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孤独和悲伤。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示了他对逝去的人们的思念之情。他说自己在昨夜的梦中听到笑语声,暗示了他与伯兮和季也的交往以及彼此之间的欢乐时刻。然而,当他从梦中醒来时,他意识到秋天已经到来,这也象征着人生的变迁和光阴的流逝。影堂的灯光照亮他醒来的空间,也暗示着他内心深处的哀伤。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伯兮和季也的哀思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梦境和秋天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词充满了深情和哀怨,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对逝去之人的缅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哭德和伯氏六首》林景熙 拼音读音参考

kū dé hé bó shì liù shǒu
哭德和伯氏六首

bó xī qú shì sōng jiān hè, jì yě gū yú yún shuǐ sēng.
伯兮癯似松间鹤,季也孤於云水僧。
zuó yè mèng zhōng wén xiào yǔ, jué lái qiū zài yǐng táng dēng.
昨夜梦中闻笑语,觉来秋在影堂灯。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哭德和伯氏六首》专题为您介绍哭德和伯氏六首古诗,哭德和伯氏六首林景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