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夜》 林景熙

客鬓双蓬老拾遗,一灯明灭酒醒时。
百年回首忽成梦,万窃有声皆是诗。
残夜月枝乌未稳,故乡水草雁多饥。
夹衣初试新霜冷,欲折黄花寄所思。
分类: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独夜》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独夜》是宋代文人林景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处夜晚的情景,通过诗人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岁月流转、人生短暂以及情感寄托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
客鬓双蓬老拾遗,
一灯明灭酒醒时。
百年回首忽成梦,
万窃有声皆是诗。
残夜月枝乌未稳,
故乡水草雁多饥。
夹衣初试新霜冷,
欲折黄花寄所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独自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流转。诗人首先提到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形容自己年事已高,感叹时光不可挽回。在孤独的夜晚,一盏灯明灭,象征着饮酒使他清醒,启发了他的思考和感慨。

接着,诗人回顾了百年的光阴,突然觉得过去的一切都像梦一样,转瞬即逝。他认为万物皆有声音,每一处细微的声音都是诗的体现,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琐碎细节的关注和敏感。

夜晚未过,月亮的光线还未稳定,诗人感叹乡愁之情。他的故乡水草丰美,但雁儿们却饥肠辘辘。这种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使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心碎。

最后,诗人提到天气渐冷,他穿上厚衣初次感受到霜冷的寒意。他想折下一朵黄花,寄托着自己的思念和情感。

《独夜》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乡愁和爱情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充沛,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独夜》林景熙 拼音读音参考

dú yè
独夜

kè bìn shuāng péng lǎo shí yí, yī dēng míng miè jiǔ xǐng shí.
客鬓双蓬老拾遗,一灯明灭酒醒时。
bǎi nián huí shǒu hū chéng mèng, wàn qiè yǒu shēng jiē shì shī.
百年回首忽成梦,万窃有声皆是诗。
cán yè yuè zhī wū wèi wěn, gù xiāng shuǐ cǎo yàn duō jī.
残夜月枝乌未稳,故乡水草雁多饥。
jiá yī chū shì xīn shuāng lěng, yù zhé huáng huā jì suǒ sī.
夹衣初试新霜冷,欲折黄花寄所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独夜》专题为您介绍独夜古诗,独夜林景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