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蓑次陈公甫韵》 李东阳
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
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
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
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
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
作者简介(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藤蓑次陈公甫韵》李东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藤蓑次陈公甫韵》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藤蓑为主题,描绘了制作藤蓑的过程和藤蓑的特点,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赞美,并以此寄托了作者对自己创作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采集藤蔓的辛劳和制作藤蓑的过程。通过费时费力的劳作,藤蔓被制成了一件身上的蓑衣,蓑衣看似朴素,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诗人借问制作这蓑衣的人是谁,得知白沙即是蓑衣的创始地。接着,诗人形容自己穿着绿色的蓑衣,在白沙渚上徜徉。他披挂蓑衣,面对江水,不禁自语,与自己的倒影对话。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件蓑衣的喜爱,并寓意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这首诗词以简单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对古人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求。藤蓑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衣物,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同时也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传统文化的珍视。诗中的蓑衣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衣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对过去的致敬。诗人通过描写蓑衣在江水边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这件蓑衣的深深喜爱,并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困难的坚持。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古人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敬仰与追求。同时,诗人以藤蓑和制作蓑衣的过程为象征,寄托了对自己创作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意味深长,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传统价值的重视和传承。
《藤蓑次陈公甫韵》李东阳 拼音读音参考
téng suō cì chén gōng fǔ yùn
藤蓑次陈公甫韵
cǎi téng fù cǎi téng, rì xī fèi jīn fǔ.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
zhì wèi shēn shàng suō, rén gǔ yī yì gǔ.
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
jiè wèn zhì zhě shuí, bái shā nǎi suō zǔ.
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
rǎn rǎn lǜ suō yī, xiāo xiāo bái shā zhǔ.
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
pī suō xiàng jiāng shuǐ, gù yǐng hái dú yǔ.
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
ài cǐ wù qīng juān, chūn jiāng zhèng duō yǔ.
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