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张释之三首》 陈普

帝舜登天四海臣,可怜生杀不由身。
持平第一张廷尉,更听君王误杀人。
分类:

《咏史上·张释之三首》陈普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上·张释之三首》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帝舜登天四海臣,
可怜生杀不由身。
持平第一张廷尉,
更听君王误杀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历史上的张释之,他是宋代官员中的第一名廷尉(刑法官)。诗人通过张释之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反思。诗中提到了帝舜,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君主,他是以仁德和贤能而闻名于世的。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君主,他也无法避免生杀的悲剧,暗示了人们在历史中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张释之作为一位廷尉,他的职责是执行法律,但他也不得不听从君王的误杀命令,这暗示了历史中的人们常常被迫在道德和权力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赏析:
陈普通过这首诗词,以历史人物张释之为切入点,探讨了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诗中的帝舜和张释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角色,一个是传说中的至善君主,一个是历史中的官员。通过对这两个角色的对比,诗人在思考历史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权力对人性的影响。

诗中的“生杀不由身”一句,表达了一个普遍的观点:人们生活在历史的洪流中,往往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和权力的压迫,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奈的情感在历史中屡见不鲜,诗人通过张释之的形象,将其具体化。

诗人还通过描写张释之作为一位廷尉的职责,强调了道德和权力之间的冲突。张释之作为执行法律的官员,面临着君王的误杀命令,这让他陷入了道德的困境。这种困境在历史中也经常出现,诗人通过这个形象,反映了历史中人们所面临的道德选择的困难和矛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张释之的描写,探讨了历史、人性和道德等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中人们命运的无奈和对道德选择困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咏史上·张释之三首》陈普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hǐ shàng zhāng shì zhī sān shǒu
咏史上·张释之三首

dì shùn dēng tiān sì hǎi chén, kě lián shēng shā bù yóu shēn.
帝舜登天四海臣,可怜生杀不由身。
chí píng dì yī zhāng tíng wèi, gèng tīng jūn wáng wù shā rén.
持平第一张廷尉,更听君王误杀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咏史上·张释之三首》专题为您介绍咏史上·张释之三首古诗,咏史上·张释之三首陈普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