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山》 贯休

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
霞外终须去,人间作么来。
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
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
分类: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头像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僧归山》贯休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僧归山

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
霞外终须去,人间作么来。
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
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

中文译文:
眼睛青翠,禅帽红色,风采超然脱尘而出。
终究要远离红尘,你又为何而来到人间?
山崖上的花香,泉水如乳流泻,谷底炎热,雷声轰鸣。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定会相聚,山门将在何处开启。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它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僧侣的敬意和追寻山间寂静与卓越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僧人离开尘世风尘仆仆的景象,展示了他们高洁超脱的气质。同时,诗人也引起了人们对禅宗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赏析:
《送僧归山》创作于唐代,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僧人的风采和他们对自然山水的追求。禅宗强调超脱红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诗中的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展现了僧侣超然物外的气质。诗人通过描述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的景象,展现了山间清幽宁静的境界。最后两句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寻。整首诗情绪平和,意境清朗,通过对禅宗僧人和山水的描绘,体现了唐代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僧归山》贯休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guī shān
送僧归山

yǎn qīng chán pèi chì, qì àn chū chén āi.
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
xiá wài zhōng xū qù, rén jiàn zuò me lái.
霞外终须去,人间作么来。
yá xiāng quán tǔ rǔ, wù zào shāo léi.
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
tā rì zhōng xiāng mì, shān mén hé chǔ kāi.
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僧归山》专题为您介绍送僧归山古诗,送僧归山贯休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