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苏轼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分类: 南歌子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中文译文:
漂亮的发髻像螺旋般盘绕,头上戴着轻盈的红色头巾。
面容红润秀丽,腰身纤细轻盈。
舞拍子鼓声时而催促花拍,展现出精神的斗志。
空旷处,轻盈的红色停歇,和风轻柔地拂过垂柳,如约的春天。
才情如蓬山般最为清新。
胜过千锦缠头,共同珍藏着美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之一。这首诗以描绘女子出舞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貌和舞姿的动感。

诗中提到的"绀绾双蟠髻"和"云欹小偃巾"是对女子发髻和头巾的形象描写,绀绾指的是深蓝色的色彩,蟠髻即盘旋的发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头发的造型。云欹小偃巾则描述了头巾轻盈的样貌。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女子的容貌和身材,红脸和小腰身都表现出她的美丽和娇小。

在描写女子舞蹈的过程中,诗中运用了叠鼓、花拍等形象描写,展现了舞姿的灵动和活力。叠鼓忽催花拍,形容鼓声和舞蹈的节奏相互呼应,展现出女子斗志昂扬的精神。

最后几句描绘了女子停下来的场景,"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表达了舞者在开阔的空地上轻盈地停歇,微风拂过,春天的气息弥漫。蓬山才调最清新一句,则赞美了舞者才情的出众,将其比喻为蓬山,充满清新的韵味。

最后两句"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则是对舞者美丽的赞美。缠头指的是盘绕在头上的丝巾,千锦形容丝巾的花纹华丽绚烂,共藏珍表示将其珍藏起来,将舞者的美丽与珍宝相提并论。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女子的美貌和舞姿的动感,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舞者的身边,感受到她的婀娜身姿和动人魅力。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对舞者才情和美貌的赞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表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nán gē zǐ chǔ shǒu zhōu yù chū wǔ huán, yīn zuò èr shǒu zèng zhī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gàn wǎn shuāng pán jì, yún yī xiǎo yǎn jīn.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qīng yíng hóng liǎn xiǎo yāo shēn.
轻盈红脸小腰身。
dié gǔ hū cuī huā pāi dòu jīng shén.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kōng kuò qīng hóng xiē, fēng hé yuē liǔ chūn.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péng shān cái diào zuì qīng xīn.
蓬山才调最清新。
shèng sì chán tóu qiān jǐn gòng cáng zhēn.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苏轼专题为您介绍《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苏轼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