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诗声的诗词(284首)

81 《咏史诗》 魏晋·袁宏

无名困蝼蚁。
有名世所疑。
中庸难为体。
狂狷不及时。
杨恽非忌贵。
知及有余辞。
躬耕南山下。
芜秽不遑治。
赵瑟奏哀音。
秦声歌新诗。
吐音非凡唱。
负此欲何之。

82 《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宋·李琏

南轩隐约夜声微,独咏齐梁绮靡诗。
鬼火对山青焰短,依稀忆得独眠时。

83 《乐归田园十咏(录五首)》 明·朽庵林公

归去来兮至觉今是而昨非宦海漂流久见几,故园荒废正思
归。
往迷来悟心方乐,投老寻闲愿不违。
新别庙堂无怅恨,旧栽松菊有光辉。

84 《咏雪于清虚堂火阁》 宋·白玉蟾

长空惨惨昼如夜,严风刮得雪片下。
寒猿傍树不敢声,江梅羞开恐易谢。
万山无限落叶愁,处处凝烟缠草舍。
枯槎冻僵不复活,飞廉截住阳春赦。

85 《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诗》 宋·李吕

悠悠古先酒,麴蘖化为醴。
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
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

86 《通判国博中斋诗》 宋·强至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於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87 《沅陵契丈用蕃将至辰州寄在伯兄韵作诗见属用》 宋·赵蕃

能事岂工刀与笔,閒情聊付咏而觞。
生前忧累须陶写,身后声名尽在亡。

88 《咏琴(一作杨希道诗)》 唐·杨师道

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
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
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

89 《咏琵琶(一作太宗诗)》 唐·董思恭

半月无双影,金花有四时。
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90 《咏黄莺(一作郑愔诗,又作郑缙)》 唐·孙处玄

欲啭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91 《乐游园歌》 唐·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92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唐·王建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
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
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唐诗三百首山水托物寄情

93 《为乐天自勘诗集因思顷年城南醉归马上递唱艳曲…成篇》 唐·元稹

春野醉吟十里程,斋宫潜咏万人惊。
今宵不寐到明读,风雨晓闻开锁声。

94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望晓》 唐·白居易

休吟稽山晓,听咏秦城旦。
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
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
南山青沈沈,东方白漫漫。

95 《风不鸣条(一作左牢诗)》 唐·章孝标

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绿条。
入松声不发,过柳影空摇。
长养应潜变,扶疏每暗飘。
有林时杳杳,无树暂萧萧。
慢逐清烟散,轻和瑞气饶。
丰年知有待,歌咏美唐尧。

边塞生活豪迈

96 《咏双白鹭(一作崔少府池鹭)》 唐·雍陶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唐诗三百首访友隐士生活

97 《风不鸣条(一作章孝标诗)》 唐·戈牢

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绿条。
入松声不发,度柳影空摇。
长养应潜变,扶疏每暗飘。
有林时袅袅,无树渐萧萧。
慢逐青烟散,轻和瑞气饶。
丰年知有待,歌咏美唐尧。

98 《咏史诗·乌江》 唐·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99 《咏史诗·荆山》 唐·胡曾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谿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音乐

100 《咏史诗·金谷园》 唐·胡曾

一自佳人坠玉楼,繁华东逐洛河流。
唯馀金谷园中树,残日蝉声送客愁。

* 关于咏诗声的诗词 描写咏诗声的诗词 带有咏诗声的诗词 包含咏诗声的古诗词(28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