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下议的诗词(277首)

1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古文观止议论

2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宋·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古文观止奏议

3 《句》 唐·司空图

忍事敌灾星。
(以下《困学纪闻》)
物望倾心久,凶渠破胆频。
(《咏房太尉》。

4 《送宋国博参议江东分韵得夜字前年上幸学一时》 宋·陈傅良

南门供帐江上亭,北门觞酒湖边榭。
两年出饯略可数,往往行人半同舍。
忆昔翠华临璧海,儒先一日争声价。
苏君舌掉巫峡水,杨君气夺幽并夜。

5 《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唐·戴叔伦

巨孽盗都城,传闻天下惊。
陪臣九江畔,走马来赴难。
伏奏见龙颜,旋持手诏还。
单车不可驻,朱槛未遑攀。

赠别春天

6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宋·陈师道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
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
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

7 《秦中吟十首·议婚(一作贫家女)》 唐·白居易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8 《夜酌不能成趣辄命儿辈出韵引杯得二首》 明·陆容

四郊丰稔听歌农,尊俎无劳为折冲。
且向座中成落魄,肯将天下议中庸。
满衣柑雾香分饤,百瓮梨云暖破封。
华发醉来搔欲短,灯前披影看鬔松。

9 《和顺朝议同年谢光与景仁同年见过》 宋·司马光

结绶东堂同发策,白头相值益相亲。
却思景佑无多日,共见无丰有几人。
天下高名归广受,古来交道重雷陈。
谢公身老才方壮,落笔成章字字新。

10 《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宋·邵雍

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
林间谈笑须归我,天下安危宜系公。
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
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

11 《再用晴窗气暖墨花春谢王胜之谏议惠金雀砚》 宋·邵雍

砚名金雀世难伦,用报惭无天下珍。
国士有时偏雅处,晴窗气暖墨花春。

12 《赠赵奉议》 宋·陈师道

为惠不必广,但问与者谁。
受施何用多,名义以为资。
平生师友间,四海参寥师。
一穷无四壁,百代有千诗。

13 《汉文帝》 宋·卫宗武

恺悌而爱人,恭俭以持已。
府库有余财,勿忍为已费。
田租奉人上,屡至为民赐。
不肯私嬖臣,以存大臣体。

14 《蔡司业争公议而去诗以送之》 宋·胡仲弓

此举朝廷系重轻,先生直以去为荣。
但令天下无邪党,不愿吾曹有令名。
模楷昔曾宗李氏,缙绅今尽说阳城。
是非公论从来定,少待前头风浪平。

15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赤壁图》 宋·王炎

乌林赤壁事已陈,黄州赤壁天下闻。
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
江流浩浩日东注,老石轮囷饱烟雨。
雪堂尚在人不来,黄鹄而今定何许。
此赋可歌仍可弦,此画可与俱流传。
沙埋折戟洞庭岸,访古壮怀宽黯然。

16 《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励志劝勉

17 《争臣论》 唐·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18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9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20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古文观止书信抒愤

* 关于天下议的诗词 描写天下议的诗词 带有天下议的诗词 包含天下议的古诗词(27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