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妙色的诗词(664首)

1 《入定观音赞》 宋·释宗杲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
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
於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
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

2 《题宝塔》 宋·释印肃

塔本无缝,真如不动。
说此经处,涌出虚空。
释迦多宝,听说如梦。
东西无二,见见不同。

3 《升天行》 唐·李咸用

堂堂削玉青蝇喧,寒鸦啄鼠愁飞鸾。
梳玄洗白逡巡间,兰言花笑俄衰残。
盘金束紫身属官,强仁小德终无端。

唐诗三百首山水托物寄情

4 《观音画赞》 宋·林之奇

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
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
手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

5 《题雪峰如藏主水月图》 宋·林之奇

千江有月一一同,一月普现千江影。
谓一为月影非实,影既非实月何有。
是一即千千即一,水月究竟无实相。
随见有月月在水,亦无究竟非实者。

6 《大渊寄道冠汉镜各答以一首》 宋·刘克庄

已挂朝冠了,烦君寄道冠。
头蓬不梳久,发秃欲簪难。
简便乌巾赘,清羸鹤氅宽。
儿童怪崖异,便作羽流看。

7 《和叔夏水仙时见於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 宋·胡寅

海岸仙人绝代无,清扬白日坐如如。
若从妙色光香觅,须信先生未识渠。

8 《沁园春·善惠谦柔》 元·侯善渊

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善治家润国,修身养命,深穷造化,庄列齐肩。
抱守玄阳,灵源密固,内阐双关育浩然。
通玄路,放眉间妙色,光接云烟。

9 《观音大士赞》 宋·释宗杲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10 《梅下洗盏酌台红感旧》 宋·舒岳祥

天台红酒须银杯,清光妙色相发挥。
翁髹玉石岂不雅,君第酌之庆自知。
我有银杯何所宜,恕斋惠我前朝得。
今朝翁酒竟茫然,梅花万里人南北。

11 《缘识》 宋·宋太宗

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从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大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12 《诗家》 宋·杨公远

松下云根迂菊径,梅边竹外著茆茨。
天教管领閒风月,得句无非妙色丝。

13 《贺新郎(夜来月色可人,兰香满室,再用前调)》 宋·赵以夫

碾破长空绿。
看银蟾、一轮似水,照人清独。
缥缈风摇环珮碎,疑是英茎妙曲。
忽散作、天花芬馥。

14 《赠写御容妙善师》 宋·苏轼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15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写人

16 《熙宁壬子八月於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 宋·并叙

秋暑尚烦襟,林泉净客心。
菊残知节过,荷尽觉池深。
疏柳摇山色,青苔遍竹阴。
犹嫌近官道,轣辘听车音。

17 《熙宁壬子八月於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 宋·并叙

壁毁丹青在,移来殿庑深。
赋形惊变态,观佛觉无心。
旌旆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风流出吴样,遗法到如今。

18 《熙宁壬子八月於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 宋·并叙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19 《满庭芳·微妙家风》 元·长筌子

微妙家风,非空非色,卓然无去无来。
超今越古,悟者免轮回。
拈出长春圣境,琼花绽、铁树崔嵬。
谁知觉,了翁夜半,震动九天雷。

20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 宋·陈长方

记公当日事,天上冠群英。
偕计旅庭实,稚齿先飞声。
胸中五色绢,补衮泽斯民。
云胡卷而归,不效岐山鸣。
翛然脱外累,志尚惟清宁。
坐使嘉谷富,无复生蝗螟。
因公古人风,并得千载情。

* 关于妙色的诗词 描写妙色的诗词 带有妙色的诗词 包含妙色的古诗词(66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