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寄灵的诗词(52首)

1 《次和答张誾寄灵寿杖》 宋·李廌

我生职贫病,壮龄俄早衰。
朱颜不少贷,白发太先期。
故人独闵余,远寄灵寿枝。
老景知有赖,醒醉为扶持。

2 《宿天竺寺,寄灵隐寺僧》 唐·张籍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3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 宋·杨亿

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竈味灵篇。
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晓案祇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
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4 《重过宣峰寺山房,寄灵一上人》 唐·刘长卿

西陵潮信满,岛屿入中流。
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
寒光生极浦,暮雪映沧洲。
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5 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一作皇甫曾诗)》 唐·刘长卿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
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6 寄灵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 唐·刘长卿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7 《西陵寄灵一上人》 唐·皇甫冉

西陵遇风处,自古是通津。
终日空江上,云山若待人。
汀洲寒事早,鱼鸟兴情新。
回望山阴路,心中有所亲。

8 寄灵一上人初归云门寺》 唐·张籍

寒山白云里,法侣自招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遥看处,秋风是会稽。

9 寄灵一律师》 唐·姚合

梵书钞律千馀纸,净院焚香独受持。
童子病来烟火绝,清泉漱口过斋时。

10 寄灵澈上人》 唐·张祜

老僧何处寺,秋梦绕江滨。
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
荣华长指幻,衰病久观身。
应笑无成者,沧洲垂一轮。

11 寄灵澈上人》 唐·张祜

老僧何处寺,秋梦绕江滨。
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
荣华长指幻,衰病久观身。
应笑无成者,沧洲垂一轮。

12 寄灵武胡常侍》 唐·方干

青云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
欲遣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赞东宫。
自从忠谠承天眷,更用文篇续国风。
最是何人感恩德,谢敷星下钓渔翁。

13 寄灵隐通教僧》 宋·梅尧臣

奇山若洗青,草木生石上。
根萌不可穷,条蔓自增王。
其阴有高僧,日食惟一盎。
世人久已疏,猿鸟应相向。

14 《溪行寄灵舒》 宋·徐照

滩恶过金水,波声远亦闻。
诗同家信发,灯赂钓船分。
数夜仍无月,看山半是云。
又须登岸宿,囘望却思君。

15 寄灵隐惠明禅师》 宋·释重顯

千峰影里叶初凋,极望还将慰寂寥。
也谓毫端不相隔,秋云秋水奈遥遥。

16 寄灵隐惠明禅师》 宋·释重顯

海峤生片云,有时忽如盖。
不挂飞来峰,悠悠拟何待。

17 《送史判官奏事之灵武,兼寄巴西亲故》 唐·刘长卿

中州日纷梗,天地何时泰。
独有西归心,遥悬夕阳外。
故人奉章奏,此去论利害。
阳雁南渡江,征骖去相背。
因君欲寄远,何处问亲爱。
空使沧洲人,相思减衣带。

18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唐·钱起

西日横山含碧空,东方吐月满禅宫。
朝瞻双顶青冥上,夜宿诸天色界中。
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
万里故人能尚尔,知君视听我心同。

19 《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人云门所居(刘长卿、郎士元)》 唐·皇甫冉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20 《西陵怀灵一上人兼寄朱放》 唐·张南史

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
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
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
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 关于寄灵的诗词 描写寄灵的诗词 带有寄灵的诗词 包含寄灵的古诗词(5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