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山者的诗词(804首)

1 《题山谷石》 宋·黄庭坚

畏畏佳佳石谷水,冬冬隆隆山木风。
炉香四百六十载,开山者谁梁宝公。

2 《游灵鹫寺堂中然独作礼开山定心尊者尊者唐人》 宋·陆游

半世吴松理钓丝,蜀山著脚岂前知。
云堂已散三三众,卵塔空寻点点师。
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
劳生未尽能重到,应扫流尘读此诗。

3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明·张掞

萧溪先生乐山者,结屋临溪颇幽雅。
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
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4 《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 宋·欧阳修

群峰拥轩槛,竹树阴漠漠。
公胡苦思山,规构自心作。
惟予爱山者,初仕即京洛。
嵩峰三十六,终日对高阁。

5 《和徐生假山》 宋·欧阳修

匠智无遗巧,天形极幽探。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
颓垣不数尺,万嶮由心潜。
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谽。

6 《南剑州伏虎岩请师开山请赞》 宋·释慧开

个样村僧,也甚奇怪。
身如椰子,胆似天大。
蟒蛇窟里安禅,猛虎穴中劄寨。
无端于微尘国里,转大法轮,声大法鼓。
却向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弄者一解。
/

7 《示慧开禅师颂二首》 宋·吴潜

手中拍板袖中槌,赢得逢场弄一回。
寄语无门开道者,挑包便好出山来。

8 《游列真观刘道士拉上潮际观渔》 宋·赵汝回

珠宫何岧峣,前江后层嶂。
开山者何人,萧梁山中相。
窃惟经营初,岂曰此幽赏。
地灵宜仙事,境寂销俗相。

9 《赠太行开路者》 唐·于濆

手劚太行山,心齐太行巅。
劚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何如回苦辛,自凿东皋田。

10 《山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初中文言文叙事写景

11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游记写景抒情

12 《狼山观海》 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写山写景抒情

13 《仙掌铭》 唐·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

14 《绵竹山四十韵》 唐·吴融

绵竹东西隅,千峰势相属。
崚嶒压东巴,连延罗古蜀。
方者露圭角,尖者钻箭簇。
引者蛾眉弯,敛者鸢肩缩。

15 《赠道者》 唐·刘沧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赠诗女子

16 《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 宋·苏辙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
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

17 《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 宋·魏了翁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
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
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18 《游山门呈知府大卿》 宋·姚辟

春风到宛陵,太守遇康乐。
隐几坐高斋,清风媚林壑。
语我诸峰峦,道人古棲吒。
幽潜远江汉,秀耸类衡霍。

19 《友山》 宋·张耒

张子官于福昌,块灰独居,无与为友。
宾客不至,遗朋失旧。

20 《山居诗二十四首》 唐·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 关于开山者的诗词 描写开山者的诗词 带有开山者的诗词 包含开山者的古诗词(80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