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忆名的诗词(913首)

721 《赠吴居易别》 明·杨基

黄梅雨晴桑重绿,南风楝花开蔌蔌。
故人谒我此山隈,带束乌犀帽轻縠。
入门相顾如梦寐,名姓虽忘面仍熟。
久之稍稍忆旧游,尚恐非真问童仆。

722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宋·夏竦

原上西风马力生,折胶时候正凄清。
功名未立头空白,却忆金徽万里行。

723 《送李山甫赴熙州》 宋·强至

懒忆盱江钓绿波,春风跃马望洮河。
平生富贵来虽缓,一日功名得便多。
城上陇云飘汉角,楼头关月惨羌歌。
剩裨儒帅开边策,大有燕然石可磨。

724 《寄辟疆》 宋·强至

忆昨枉君轩,始来就客邸。
尔仆方息肩,顾我遽屈体。
守阍前通名,倒屣出致礼。
相见吐论议,所学愈根柢。

725 《诗送长老芝公归灵洞》 宋·强至

昔以医名著,今兹祖意传。
众生如不病,大士自安禅。
貌等涧松古,性同山月圆。
应防猿鸟忆,却指旧林泉。

726 《送裴光世赴举》 宋·强至

光世出门头懒回,身将西去犯斗魁。
风云自系鹏鹄健,里道正为骅骝开。
忆初乡赋选主司,数州侧脑听外台。
一朝吾乡腾荐口,姓名喜得丁与裴,

727 《送宣州太守沈司封》 宋·强至

宣城从古胜,谢守擅风流。
夫子名当世,君王付此州。
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
莫忆窗中句,能诗今隐侯。

728 《谢三门提举辇运宋叔达郎中寄古碑杂言》 宋·强至

长安古名都,汉唐以来帝王宅。
当时高冠大带接迹公卿间,声名大半文章伯。
能书万变轶出意象外,那局体法就常格。
杰词精翰在处勒琬琰,从此关西富碑石。

729 《北都春日漫书》 宋·强至

蓬鬓双侵京国尘,花枝五别故园春。
晓莺莫漫惊游宦,夜鹤多应怨主人。
日月名迟愁揽镜,江湖兴在忆垂纶。
天边涕泪怀吾弟,却恨衣冠系此身。

730 《上致政蒋侍郎二十六韵》 宋·强至

忆昔初登第,公时再镇杭。
诸生尽宾礼,贱子正亲丧。
顾在齐衰下,难瞻棨戟傍。
无依绕树鹊,欲进触藩羊。

731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宋·张栻

绿叶满园风雨余,君家花事岭中无。
眼明见此复三叹,京洛名园忆上腴。

732 《送祖七倒西归二首》 宋·张栻

万里逢犹子,中年忆故乡。
只知情话好,岂觉去途长。
巫峡波涛壮,秦山桧柏苍。
何能从汝往,伫立看归艎。

733 《帐干周君桂林相从之旧已亥莫春出岭迂道相过》 宋·张栻

江北逢新雨,湘南忆旧游。
能来慰岑寂,恨不小迟留。
日月徒催老,巧名浪自愁。
惟应编简乐,在己可深求。

734 《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 宋·张栻

虏马昔饮江,扁舟忆同骛。
翁方为国谋,客以名义故。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异趣。
淮壖渺风雪,王中有程度。

735 《次韵高殿撰题东山》 宋·陈造

庐山佳处云英英,鹤归谁识丁佐卿。
东林遗址倏兴废,未害诸老传清名。
向来杖屦孰游历,猿鸟近人鸥不惊。
乐天本原只兜率,思邈不忘听化城。

736 《真君观》 宋·李廌

嵩山胜地神仙宅,真君独作嵩山伯。
昔闻解职扣帝阍,厌此尘寰年已百。
天上百年一瞬间,下土衮衮多腥膻。
劳神应念日月走,瞑目深哀膏火然。

737 《廌寓龙兴仁王佛舍德麟公定道辅仲宝携酒希纳》 宋·李廌

宿雨旦初霁,微凉吹广庭。
嘉宾忽相遇,方午梦惊扣扃。
长松森翠影,德修竹参青冥。
飘云度空急,仲残日穿林明。

738 《太华》 宋·李廌

太华复何如,名山控西极。
忽从天地分,屹立三万尺。
天维西北倾,扶持藉为壁。
风雷出毫末,日月转两腋。

739 《赠卜者张生歌张历阳人也》 宋·李廌

我忆扁舟昔南渡,江心忽值蛟龙怒。
大浪崩腾舞我舟,尾胁蜿蜒束吾橹。
怒声如雷雷火烈,腥风鼓天天如雾。
我观蛟龙等一戏,众面仓惶独无怖。

740 《简任安中》 宋·李新

边公春梦昼悠扬,借有新嘲不汝妨。
杖屦未经桃李树,棹歌空忆水云乡。
子规啼去花应好,燕子归来日渐长。
稍学渊明惜名酒,扫除斋阁待君尝。

* 关于忆名的诗词 描写忆名的诗词 带有忆名的诗词 包含忆名的古诗词(91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