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悔亡的诗词(48首)

1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囝一章》 唐·顾况

(囝,哀闽也。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2 《忆江西并悼亡友》 唐·曹松

前心奈兵阻,悔作豫章分。
芳草未归日,故人多是坟。
帆行出岫雨,马践过江云。
此地一樽酒,当时皆以文。

3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悼亡怀念感伤

4 《过钓钩岭悼亡友盛景韩》 宋·胡仲弓

一见铭旌作许愁,西风飘落冷飕飕。
早知真气无伸处,悔不当时曲似钩。

5 《抑》 先秦·佚名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
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诗经

6 《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唐·白居易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7 《春秋战国门·庄辛》 唐·周昙

庄辛正谏谓妖词,兵及鄢陵始悔思。
见兔必能知顾犬,亡羊补栈未为迟。

清明节写景怀人

8 《五子之歌》 唐·同谷子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9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10 《五子歌》 先秦·佚名

皇祖有训。
民可近。
不可下。
民惟邦本。

小学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11 《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抒情

12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中文言文楚辞写人爱国励志忧国忧民

13 《郑庄公戒饬守臣》 先秦·左丘明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庚辰,傅于许。
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寓理

14 《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公羊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古文观止

15 《屈原列传》 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16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7 《狱中上梁王书》 两汉·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观止写人品格寓理

18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
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或连数城,亡诵弦声。

古文观止学习散文

19 《朋党论》 宋·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议论朋党

20 《五代史宦官传序》 宋·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古文观止史论传记序文

* 关于悔亡的诗词 描写悔亡的诗词 带有悔亡的诗词 包含悔亡的古诗词(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