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突的诗词(71首)

1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2 《感怀》 唐·孟郊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爱国战争

3 《庸庵同年赋诗见怀时眼中兵起先发袭击感而次》 近代·陈三立

覆国迎千劫,移家续一年。
饱扬鹰已怒,突出蚁相连。
气夺扬尘道,冤攀掌梦天。
弄戈对把笔,留命作痴颠。

4 《丁酉除夕感怀》 现代·洪传经

未必春从爆竹来,焦头移突事堪哀。
灯前忽忆山中事,荷耒肩锄更几回。

5 《探禹穴感怀》 宋·赵兴缗

神禹宏疏凿,流传山海经。
披览未为足,时骑李白鲸。
是日轻飙起,翛然天籁鸣。
孤峰带江浙,突兀地轴横。

6 《丁卯春日泊吴趋偶登逆旅小楼望啸碧堂有感三》 明·于嘉

颓景容将远纟互牵,陶朱应复作神仙。
茂陵碗出人间贵,苞穴书留物外全。
药佐三关难合炼,薪供五突易分烟。
红窗烛灭金徽冷,肠断文姬第几弦。
¤

7 《书感》 宋·陆游

舞非得谱拍拍错,行未知津步步危。
劫石消磨会当尽,太行突兀乃可移。
清晨瓦釜煮藜粥,遥夜地炉烧豆萁。
此中正自有佳处,区区外慕宁非痴?

8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宋·陆游

前年蒙趣召,渡江当六月,顾惭衰病躯,触热朝行阙。
君恩虽屡下,恐惧乞骸骨,飘然返柴荆,所愧已黔突。

9 《感愤秋夜作》 宋·陆游

月昏当户树突兀,风恶满天云往来。
太阿匣藏不见用,孤愤书成空自哀。
吾辈赤心本贯日,昔人白骨今生苔。
荣河温洛不可见,青海玉关安在哉!

10 《江行有感》 宋·文天祥

蒲萄肥汗马,荆棘冷铜驼。
巫峡朝云湿,洞庭秋水波。
穷愁空突兀,暗泪自滂沱。
莫恨吾生误,江东才俊多。

11 《有感》 宋·宋祁

力守高皇约,祈还司隸章。
翻身去殿槛,忍死出缣囊。
豕突埋轮路。
豺骄择肉场。
霜毫墨犹湿,迢递窜遐方。

12 《都街见缘橦伎感而成咏二阕》 宋·宋祁

孑孑危橦突倒投,负材骄压汉场优。
如何日到危身地,只丐旁人一笑休。

13 《再到国子监感昔有怀》 宋·宋祁

十载虞庠路,依然目所存。
高槐记经市,秋水识桥门。
迥阁珍图秘,长廓審像昏。
旧徒皆突弁,故友即尘根。
昔在衣成缁,今还禄有轩。
范云身寖老,何术谢君恩。

14 《感二子》 宋·欧阳修

黄河一千年一清,岐山鸣凤不再鸣。
自从苏梅二子死,天地寂默收雷声。
百虫坏户不启蛰,万木逢春不发萌。
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

15 《感事》 宋·晁说之

短发犹思沐,修途颇梦归。
不惭为吏拙,但恨读书非。
陇上健儿戍,渔阳突骑围。
谁能图战阵,枉是著朝衣。

16 《北上感怀》 明·刘基

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
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伊余朽钝材,懒拙更无比。
才疏乏世用,嗜僻惟书史。

17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宋·吴芾

晚上危亭景色饶,眼中突兀是凌歊。
三千粉黛知何许,只有江山锁寂寥。

18 《病后有感作》 宋·虞俦

今旦病思清,把书坐晴檐。
體舒百息匀,心远万虑恬。
收视等庖郢,妙观到羲炎。
顿忘饥寒苦,但觉中边甜。

19 《秋日出沐感怀》 宋·宋庠

落落穷阎静,萧萧晚岁昏。
臣饥徒索米,童小未应门。
清世为尘诮,私家出沐恩。
斗回非挹酒,天远讵兼盆。

20 《南阳道中作》 唐·张九龄

登郢属岁阴,及宛懵所适。
复闻东汉主,遗此南都迹。
佳气蔼厥初,霸图纷在昔。
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 关于感突的诗词 描写感突的诗词 带有感突的诗词 包含感突的古诗词(7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