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视的诗词(278首)

1 《抄书》 明·杨循吉

沉疾已在躬,嗜书犹不废。
每闻有奇籍,多方必图致。
手录畏辛勤,数纸还投弃。
贸人供所好,恒辍衣食费。

2 《留侯一首》 宋·刘克庄

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
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

3 《十月初六日同仇仁近至王子由庵遂饮白云李居》 宋·方回

初上吴山北,遂过吴山南。
茂树悉剪剃,余石空巉岩。
向来华屋处,十不存二三。
忽如入壶天,偶得羽人庵。

4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李祭酒别业俯视川林前带雷岫)》 唐·钱起

南山转群木,昏晓拥山翠。
小泽近龙居,清苍常雨气。
君家北原上,千金买胜事。
丹阙退朝回,白云迎赏至。
新晴村落外,处处烟景异。
片水明断岸,馀霞入古寺。
东皋指归翼,目尽有馀意。

写水怀人

5 《司寇临海敬所王公阅视三镇远以图说见遗赋诗》 明·多炡

一望重关塞草枯,主恩持节视防胡。
九边烽火褰帷净,三镇军声指掌呼。
上谷去天低倚剑,黄河如带稳飞刍。
平收聚落风沙色,并入山阴笔阵图。

6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宋·苏辙

行年五十治丘民,初学催科愧庙神。
无限青山不容隐,却看黄卷自怜贫。
雨余岭上云披絮,石浅溪头水蹙鳞。
指点县城如手大,门前五柳正摇春。

7 《人日集蟆颐视堰》 宋·李石

大江拆两股,小江分一支。
秋水七八月,老蟆喜持颐。
往往自夸大,未觉海若嗤。
灌溉虽小惠,湮溺已可危。

8 《出郭视田讼三绝》 宋·王炎

拨置文书小据鞍,举头历历见青山。
老农指点黄云好,为驻双凫一解颜。

9 《郡人请开旧江口因往视之而作》 宋·晁公溯

大江何时来,齧我千步堤。
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鸡栖。
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
青青五亩蔬,素沙黄卷泥。

10 《劳刘子仪视作红花堰》 宋·晁公溯

冽冽天北风,仰视寒云繁。
蛰虫亦坯户,子独在丘原。
路人指此堰,啧啧相与言。
堙废将百年,故道今岂存。

11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 唐·苏颋

奕奕轻车至,清晨朝未央。
未央在霄极,中路视咸阳。
委曲汉京近,周回秦塞长。
日华动泾渭,天翠合岐梁。

12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唐·储光羲

高高琅琊台,台下生菌簵。
照车十二乘,光彩不足谕。
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
金丘华阳下,仙伯养晦处。

13 《古风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组诗

14 《送孙徵赴云中》 唐·韦应物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曾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

15 《潼关吏》 唐·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边疆战争赞美士卒

16 《贻华阳柳少府》 唐·杜甫

系马乔木间,问人野寺门。
柳侯披衣笑,见我颜色温。
并坐石下堂,俯视大江奔。
火云洗月露,绝壁上朝暾。

17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唐·杜甫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18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唐·杜甫

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
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
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
地崇士大夫,况乃气精爽。

写山抒怀壮志失意组诗

19 《送孙泼赴云中》 唐·韩翃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能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

20 《题思禅寺上方》 唐·独孤及

溪口闻法鼓,停桡登翠屏。
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
郁律众山抱,空濛花雨零。
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

唐诗三百首春节思乡

* 关于指视的诗词 描写指视的诗词 带有指视的诗词 包含指视的古诗词(27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