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管史的诗词(29首)

1 《出郭》 宋·华岳

十客联镳出北门,马蹄剜尽碧苔痕。
教管史占星聚,且听杯八和月吞。
我欲求仙问离坎,君当随佛整乾坤。
樽前慷概休辞醉,明日有怀谁共论。

2 《赴亳州教官次韵和中书钱舍人及亳州守晁美叔》 宋·张耒

久知疏慵难应接,勉强一官亲讼牒。
羁穷正似鸠无巢,摆去不如鱼有鬣。
从来书史钝蹊径,更叹诗骚穷事业。
几思狐白易絮纩,羞褫旧服求新夹。

3 《唐多令(别吴毅夫、赵仲权、史敏叔、朱择善)》 宋·魏了翁

朔雪上征衣。
春风送客归。
万杨华、数点榴枝。
春事无多天不管,教烂熳、住离披。
开谢本同机。
荣枯自一时。
算天公、不遣春知。
但得溶溶生意在,随冷暖、镇芳菲。

4 《唐多令(别吴毅夫、赵仲权、史敏叔、朱择善)》 宋·魏了翁

朔雪上征衣。
春风送客归。
万杨华、数点榴枝。
春事无多天不管,教烂熳、住离披。
开谢本同机。
荣枯自一时。
算天公、不遣春知。
但得溶溶生意在,随冷暖、镇芳菲。

5 《花发沁园春(呈史沧洲)》 宋·刘子寰

换谱伊凉,选歌燕赵,一番乐事重起。
花新笑靥,柳软纤腰,济楚众芳围里。
年年佳会。
长是傍、清明天气。

6 《送万耕道帅琼管》 宋·楼钥

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独在大海中。
自从汉武置两郡,黎人始与南州通。
历历更革不胜计,唐设五筦如容邕。
皇朝声教久渐被,事体全有中华风。

7 《读汉史》 明·李东阳

绿囊方底殿屏东,密使潜书昼夜通。
落尽仙桃春不管,更教双燕舞西风。

8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0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11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古文观止序文议论

12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叙事长诗

13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唐·花蕊夫人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14 《木皮散人鼓词》 清·贾凫西

释闷怀,破岑寂,只照着热闹处说来。
十字街坊,几下捶皮千古快;
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
凿破混沌作两间,

15 《圣政纪颂》 唐·来鹄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
有圣有神,风销日已。
何教何师,生来死止。

16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17 《谪居感事》 宋·王禹偁

迁谪独熙熙,襟怀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还依道,生涯只在诗。
惟尚谕山水,讵敢咏江蓠。

18 《秋夜与子充论文退而赋诗一首因简子充并寄胡》 明·宋濂

太虚之气随物形,天声地声由此生。
小或簸荡吼河海,大将触搏流风霆。
天轮胶戾神鬼战,地轴挺拔蛟龙争。
圈臼洼污各异奏,彯沙礜石咸齐鸣。

19 《宣城书怀》 宋·朱翌

高爽清凉郡,登临佳丽都。
上连三蜀重,旁挟两淮趋。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舻。
新林天际浦,青草柳边湖。

20 《乐语》 宋·王义山

◎寿崇节致语隆兴府
万年介寿,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宠周臣之宴。
颂声交作,协气横流。
与天同心,为民立命。

* 关于教管史的诗词 描写教管史的诗词 带有教管史的诗词 包含教管史的古诗词(2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