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感性的诗词(56首)

1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 宋·梅尧臣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驰陌。
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
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

2 《山居感旧百韵》 宋·岳珂

昔在淳熙日,中兴最盛年。
身逢千载运,眼见五朝天。
楚甸当澄按,岷江极泝沿。
经途俱极险,问字始能言。

3 《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 唐·李商隐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古文观止碑文赞颂写人

4 《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 唐·李商隐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5 《有感》 宋·陆游

云崦重重不易寻,庖厨性命走山林。
但令有月同幽梦,更用何人识苦心。
流辈渐稀知死近,鬓毛无色觉愁侵。
平生自许忘情者,颇怪灯前感慨深。

6 《感怀弟妹(一作汝坟示弟妹)》 唐·沈千运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拆。
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
神仙杳难准,中寿稀满百。
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7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唐·元稹

昔冠诸生首,初因三道征。
公卿碧墀会,名姓白麻称。
日月光遥射,烟霄志渐弘。
荣班联锦绣,谏纸赐笺藤。

8 《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茅山兼寄李丛时两河用兵)》 唐·许浑

故人日已远,身事与谁论。
性拙难趋世,心孤易感恩。
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
徒有干时策,青山尚掩门。

9 《秋怀》 明·梁有誉

夕霁凉气发,曲房蔼余清。
金风被兰茝,白露浩已盈。
密林谢阳彩,丛薄陨芳荣。
迅商无缓调,征鸿怀苦声。

10 《观舆图有感(五首)》 明·赵滂

朝雨茅茨湿,披图叹禹功。
山河一掌上,宇宙九畴中。
水性惟趋下,民生本易穷。
胼胝岂无事,大智与天通。
¤

11 《岁暮杂感》 宋·陆游

我少虽嗜书,赋性实慵惰。
初志略未酬,白发已无那。
吾儿犹好勇,世事如弃唾。
呻吟编简中,彻旦或未卧。
尔来愈自励,日读易一过,勉终大学功,吾道要负荷。

12 《书感》 宋·刘克庄

髧髦驰逐少年场,晚向深山学老庄。
名以马牛犹不校,嘲为豚犬极何妨。
性疏熟客来难记,意懒生书读易忘。
却笑痴人误标榜,贤愚千古共茫茫。

13 《爱客有感》 宋·董嗣杲

在家最喜客,出外复过之。
相逢旅琐间,所恨力莫支。
迂旷胆相照,相顾何须期。
或者诮交泛,责我无藩篱。

14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5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抒情向往归隐田园

16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7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古文观止初中文言文送别赠序

18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19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20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

* 关于易感性的诗词 描写易感性的诗词 带有易感性的诗词 包含易感性的古诗词(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