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柔调的诗词(116首)

61 《天香(牡丹)》 宋·赵以夫

蜀锦移芳,巫云散彩,天孙翦取相寄。
金屋看承,玉台凝盼,尚忆旧家风味。
生香绝艳,说不尽、天然富贵。
脸嫩浑疑看损,肌柔只愁吹起。

62 《扬州慢》 宋·赵以夫

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
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
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
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

63 《声声慢(和韵赋江梅)》 宋·李曾伯

修洁孤高,凌霜傲雪,萧然尘外丰姿。
一白无瑕,玉堂茅舍俱宜。
飘飘羽衣缟袂,都不染、富贵膏脂。
调羹事,看水边清瘦,雨后红肥。

64 《点绛唇》 宋·吴文英

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
雨帘不卷。
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
音尘断。
画罗闲扇。
山色天涯远。

65 《绮罗香》 宋·陈著

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凉腋新声初到。
占断清阴,随意自成宫调。
看取次、颤引薰风,想无奈、露餐清饱。
有时如、柔袅琴丝,忽如笙咽转娇妙。

66 《绮罗香》 宋·陈著

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凉腋新声初到。
占断清阴,随意自成宫调。
看取次、颤引薰风,想无奈、露餐清饱。
有时如、柔袅琴丝,忽如笙咽转娇妙。

67 《永遇乐(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 宋·陈允平

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
暗水穿苔,游丝度柳,人静芳昼长。
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
王孙远,青青草色,几回望断柔肠。

68 《洞仙歌(柳)》 宋·蒋捷

枝枝叶叶,受东风调弄。
便是莺穿也微动。
自鹅黄千缕,数到飞绵,闲无事,谁管将春迎送。
轻柔心性在,教得游人,酒舞花吟恣狂纵。

69 《括清平乐》 宋·林正大

若耶溪女。
笑隔荷花语。
日照新妆明楚楚,香袖风飖轻举。
谁家白面游郎。

70 《风入松》 宋·张枢

春寒懒下碧云楼。
花事等闲休,红线湿透秋千索,记伴仙、曾倚娇柔。
重叠黄金约臂,玲珑翠玉搔头。
薰炉谁熨暖衣篝。
消遣酒醒愁。
旧巢未著新来燕,任珠帘、不上琼钩。
何处东风院宇,数声揭调甘州。

71 《一萼红·盆梅》 宋·朱晞颜

玉堂深。
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
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
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

咏物梅花言志归隐

72 《闲情赋》 魏晋·陶渊明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
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写人美人

73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74 《哀马》 宋·梅尧臣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
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

75 《赐大学士张廷玉》 清·乾隆

喉舌专司历有年,两朝望重志愈坚,魏公令德光闾里,山甫柔嘉耀简编。
调鼎念常周庶务,劳谦事每效前贤。
古今政绩如悬鉴,时为苍生咨惠鲜。

76 《癸丑腊大暖志之》 宋·葛洪

岁晏风裂肉,今乃顿和柔。
玄冥在休许,而使威令收。
阴冰澌已泮,礎柱汗交流。
敝扇出故箧,老体捐轻裘。

77 《春晓》 宋·贾蓬莱

方池水影薄,曲槛鸟声娇。
鸾镜红绵冷,蛾眉翠黛消。
冶容舒嫩萼,幽思结柔条。
纖指收花露,轻将雪粉调。

78 《牟驼罔阅马》 宋·江休复

牧马散近地,阅视乘高秋。
驼冈似沙苑,堆阜带川洲。
坡陁故梁城,萦薄西南陬。
连棚映林樾,星罗倚层丘。

79 《偶书》 宋·钱时

世上纷纷竞奇巧,人人自巧不知宝。
此巧本不属思为,妙质融融得皜皜。
天地万象罗其中,纵横变化无时穷。
珠璧隐现光错落,丹青组织花珑葱。

80 《送杨侍郎帅江陵》 宋·沈继祖

王眷勤三接,儒流见一真。
维申柔且直,于尹学焉臣。
玉弦当调化,金城要得人。
行看司马相,端委静边尘。

* 关于柔调的诗词 描写柔调的诗词 带有柔调的诗词 包含柔调的古诗词(1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