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根的诗词(1085首)

1 《金陵白下亭留别》 唐·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2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唐·杜甫

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
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
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3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唐·杜甫

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
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
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

4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唐·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送别

5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兼命同作》 唐·刘禹锡

公府有高政,新斋池上开。
再吟佳句后,一似画图来。
结构疏林下,夤缘曲岸隈。
绿波穿户牖,碧甃叠琼瑰。

春天写景寒食节思念

6 《六年秋重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7 《感白莲花》 唐·白居易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8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唐·罗隐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
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
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女子

9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 唐·李洞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
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

10 《寄白龙洞刘道人》 唐·吕岩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徒夸篯寿千来岁,也是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疾,百年都来三万日。

11 《赤门堰白莲花》 唐·皮日休

缟带与纶巾,轻舟漾赤门。
千回紫萍岸,万顷白莲村。
荷露倾衣袖,松风入髻根。
潇疏今若此,争不尽馀尊。

12 《水龙吟(白莲)》 宋·王沂孙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
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
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
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

13 《壶中天(白香岩和东坡韵赋梅)》 宋·张炎

苔根抱古,透阳春、挺挺林间英物。
隔水笛声那得到,斜日空明绝壁。
半树篱边,一枝竹外,冷艳凌苍雪。
淡然相对,万花无此清杰。

14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金朝·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爱情故事荷花

15 《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清·曹雪芹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写风写柳

16 《白鹿洞别诸生》 明·李梦阳

东南自有匡庐山,遂与天地增篱卫。
山根插入彭蠡湖,峥嵘背杀三江势。
地因人胜古有语,於乎万物随兴废。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17 《郡圃观白莲》 宋·王同祖

泰华根株本一同,何分白白与红红。
半池只怕霜风倒,输与苍颜百丈松。

18 《云根石》 宋·吴某

白云触石起油然,倏然从龙遍九天。
多谢丰隆留一叶,至今遗迹在岩前。

19 《为庐山白鹿书院题诗》 现代·姚雪垠

曾是先贤讲学地,依然万木蔽深幽。
山根道路随流转,岭上烟云共翠浮。
白鹿身存仍有恨,红羊劫尽应无愁。
盘桓兴发催归去,留待京华续梦游。

20 《集句和太白水西韵》 宋·管向

绝景西溪寺,分明见城郭。
绿水缬清波,青苔照朱阁。
石迳无纖尘,杨花共纷泊。
香刹中天起,野泉当案落。

* 关于白根的诗词 描写白根的诗词 带有白根的诗词 包含白根的古诗词(108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