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藜的诗词(83首)

61 《送袁和叔尉江阴》 宋·楼钥

澄江少日曾经行,高城傍有长江横。
君山特立江之汀,下瞰淮甸一掌平。
申港引潮深无声,万顷灌注滋农耕。
战国今几二千龄,黄歇此地犹垂名。

62 《谢人惠油炭》 宋·杨冠卿

青藜照天禄,宝炬分金莲。
荣遇不可期,膏火徒自煎。
檠短无余辉,囊空无留钱。
一灯假邻壁,三冬废尘编。
残膏许沾丐,继晷欣穷年。

63 《偶书》 宋·赵蕃

阴云不肯放朝阳,雾雨真成作早霜。
窗静网丝萦棐几,壁疏虫语撼藜床。
故人秦越自肥瘠,世事鹤凫随短长。
病不衔觞惟觅句,不须吟咏转凄凉。

64 《冬日杂兴》 宋·赵蕃

愦愦若有失,岑岑殊未佳。
枯藜茅屋静,高枕竹窗斜。
冬日谁云短,吾生幸有涯。
薰炉微结篆,茗盌细浮花。

65 《雪初作怀成父弟及诸子》 宋·赵蕃

岁事方虞旱,山行敢愿晴。
雨花才若洒,冰霰忽如倾。
孤役宁私己,群生足慰情。
泉源滋久竭,陇亩动深耕。

66 《山间录拙作求教葺芷俚语将命笑掷幸甚》 宋·郑清之

老我愧不学,无以祛六蔽。
短绠赴修汲,深浅忘厉揭。
每逢扑凸篇,如对葛答谜。
敌垒或致师,何以御柴曳。

67 《上元即事四首》 宋·程公许

不用长檠换短檠,一窗图史任纵横。
定知太乙青藜杖,合向书边分外明。

68 《寿延迈叔祖》 宋·程公许

吾宗谱牒祖通义,蝉聊到公十五世。
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
公家门户最赫奕,簪绂相承真鲜俪。
堂堂铁面渠州牧,能以方雨永来裔。

69 《金陵杂兴二百首》 宋·苏泂

短褐钟山不跨驴,杖藜横笛野僧俱。
虽无字说烦清老,犹恐龙眠画作图。

70 《赠黄虚舟》 宋·李曾伯

君不见君家知命今师日,白衫骑驴人不识。
当时画作梁园图,惟有龙眠老仙笔。
又不见异时知命离戌州,终身原学陶朱游。
能令太史为著语,此比西子同扁舟。

71 《秘省和刘左司韵》 宋·马廷鸾

三年三揖壁奎星,当日曾登著作庭。
大雅重逢君子聚,斯文还属圣人兴。
倚天延阁缘云上,拔地方壶历级升。
自别青藜仙分隔,借书独对短檠灯。

72 《山行二绝》 宋·黎廷瑞

杖藜窅窕更崎岖,黄叶漫山路欲无。
小屋低烟长短竹,曲塘斜日两三凫。

73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宋·仇远

早从方外游,志不在婚宦。
采薇陟西山,采藻涉南涧。
拄杖仅过眉,短衣不掩骭。
一为火宅累,渐觉有忧患。

74 《江城忆游庐山逢隐者》 宋·董嗣杲

饭馀睡相魔,啜茶即退舍。
支藜强窥园,试此双不借。
逐胜思秋初,曾命庐山驾。
飞瀑醒心眼,流派从空下。

75 《监利话知县见示诗卷》 宋·项安世

哦君五十四篇诗,燃尽青藜杖一枝。
长韵屈平经里思,短章介甫集中辞。
只因云梦曾游耳,便把江山尽得之。
割我锦机君已甚,不须更遣世人知。

76 《谢朱促玉二首》 宋·刘宰

君家只隔小桥西,赠度占星望少微。
已向龙墀摅大对,不应鸾翼尚低飞。
杖藜喜逐先生后,敛板谁知故我非。
欲学丘江吟短句,锦文试觅景阳机。

77 《瓶梅》 宋·陈宓

为怕凋零不忍栽,问云何处正初开。
小窗尽日看春至,短帽无人彻夜陪。
光景长如新月上,杖藜懒向小园隈。
最怜飞玉朝来见,不怪狂风急雨催。

78 《再用韵》 宋·邓深

葛巾藜杖款重关,不独风流识谢安。
兰玉满庭惊醉眼,云烟落纸照衰颜。
也知鸿雁行应起,莫管凫鸥盟渐寒。
自笑断须安字拙,空令短发作诗斑。

79 《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 宋·方回

一峰何峥嵘,万象翻匍匐。
心包元气并,影立太空独。
遥瞻极乾端,俯瞰际坤轴。
飘飘凌云身,杳杳送鸿目。

80 《赠别显上人》 宋·释绍嵩

两浙寻山遍,依稀三十秋。
征尘添老色,藜杖赋归休。
落叶随杯渡,残虹带夕收。
不知从此去,能寄短书不。

* 关于短藜的诗词 描写短藜的诗词 带有短藜的诗词 包含短藜的古诗词(8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