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著杖的诗词(203首)

81 《村居感兴》 宋·杨朴

一壶村酒胶牙酸,十数胡皴彻骨乾。
随著四婆裙子后,杖头挑去赛蚕官。

82 《送云闲师游淛》 元·傅若金

杖锡违萧水,风帆向武林。
海红秋树远,江黑莫钟深。
云起通香气,潮来合梵音。
亦知无住著,随处得安心。

83 《龙多仙》 宋·刘望之

金船载山知有无,大千浮空佛所书。
何人夜继海山臂,一手挈置西南隅。
白虹发晴涪水现,翠凤下晓巴山趋。
亮哉何邦实有此,但恐□舞皆凡姝。

84 《通明馆洒扫二首》 宋·徐冲渊

圣恩宽大放还乡,便著草鞋挑钵囊。
中路忽逢天柱招,一行今侍玉皇香。
浮舟载月苕溪上,倚杖瞻云魏阙旁。
身到通明上头馆,好山惊见暮苍苍。

85 《满江红·名利场中》 元·李俊明

名利场中,愁过了、几多昏晓。
试看取、江鸥远水,野麋丰草。
世草浮云翻覆尽,此生造物安排了。
但芒鞋竹杖任蹉跎,狂吟笑。

86 《武夷山》 宋·陈观

邮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顾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苍翠。
一曲遽停桡,寻真步幽邃。

87 《哀吕东莱》 宋·巩丰

呜呼吕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献绍家学,刻意稽虞唐。
看书如月,洞照所未详。
云雾养豹质,彝尊瑑龙章。

88 《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 宋·李若水

爱君秀句轻封侯,恨不捧杖从君游。
高人岂合世间著,紫罗洞边能少留。
我今痴坐数椽底,饱阅炎凉只如此。
何当一叶弄云涛,鸥鸟请盟波影里。

89 《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 宋·李若水

休著青衫谒五侯,径觅拄杖山中游。
故山别来鬓毛秃,一饱累人成久留。
碧嶂巉巉云影底,傥得破茅甘老此。
孤猿野鹤旧时声,却到主人清梦里。

90 《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 宋·林光宗

雁塔新题墨未乾,去年灯火向秋阑。
趣看天禄青藜杖,怕著王孙紫绮冠。
好在三山寻浩渺,何如一纸问平安。
觚棱皎月无人到,玉糁初成许共餐。

91 《索笑图诗》 宋·马先觉

封侯无骨登淩烟,食肉无相当万钱。
君看檐下偃蹇者,如何头上著貂蝉。
雅宜置之一丘壑,了此三生梅竹缘。
云岩霜落月照水,有美玉树临风前。

92 《偈》 宋·释义怀

须弥顶上,不扣金钟。
毕钵岩中,无人聚会。
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
朝游檀特,暮到罗浮。
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93 《谋创领要亭》 宋·汪熙

生平酷爱山,好山宁相远。
知吾入山意,幽致竞牵挽。
信步杖藜轻,升高腰脚健。
小雨著黄落,索索声相溷。

94 《代胡仓过圣德惠民诗一首》 宋·王阮

平楚皆膏壤,成汤忽旱年。
人知圣虑切,恩遣使臣宣。
乙犯饥荒后,长沙富庶全。
纪年四十载,斗米二三钱。

95 《石仙观》 宋·张汉彦

苍崖如壁立,神仙好岩居。
杖藜往佳招,还与胜境俱。
寻幽憩真馆,访古得遗书。
傍有千寻木,中藏蝉蜕躯。

96 《防风庙》 宋·章杰

弭楫山水县,驱马东南隅。
侯当溽暑至,乘凉出郊墟。
晓月醒魂梦,轻颸动襟裾。
气爽体自轻,纵意驰坦途。

97 《赠刘道士》 宋·赵汝回

竹岩鸟啼云影闲,此是玉帝藏书山。
他峰叶尽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间。
白须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从溪入。
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

98 《超览亭》 宋·周牧

翠微深处著亭台,抖擞红尘双眼开。
岚影剩添杯色好,泉声不带市喧来。
竹间啼鸟破山寂,天际孤舟界浪回。
占断鹞峰无限景,何妨杖屦日徘徊。

99 《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 元·成廷珪

放船直到栖禅处,万顷湖心一径开。
绿树鸟惊风落果,碧潭龙去水生苔。
西岩尊宿传灯在,东海高僧杖锡来。
今夜月明清似水,太空无地著纤埃。

100 《登汉武帝玄都坛》 明·胡侍

曲磴回谿数百重,汉皇行幸有遗踪。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
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
便应别著登山屐,策杖高寻玉检封。

* 关于著杖的诗词 描写著杖的诗词 带有著杖的诗词 包含著杖的古诗词(2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