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力的诗词(632首)

601 《超然居士得得问道於宝峰祥祥师且欲归歌长篇》 宋·释正觉

门门通彻长安道,信手拈来还恰好。
脚跟踏著赵州关,丈六金身一茎草。
我初相会个中人,法法圆通见怀抱。
杖屦追随来道场,不学痴禅事关扫。

602 《弟子簿坚仁以幅缣写圆悟禅师像径山裕虎丘隆》 宋·释正觉

力世佛宗,心传我公。
一拳活计,一喝家风。
影草呈机也三圣却瞎,精金出冶也百丈还聋。
绰绰有裕,恢恢而隆。

603 《又作偈》 宋·释宗杲

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头上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

604 《偈颂七十二首》 宋·释祖钦

觌面提来付与伊,分明此意没东西。
腕头有力千钧重,谁道通身是水泥。

605 《出入二岭行》 宋·舒岳祥

出童公,入童公,一岭二水分西东。
前山万竹入新路,新路苍海通方蓬。

606 《缘识》 宋·宋太宗

紫檀金线槽偏蹙,拨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从来天下闻,翻成尽入升平曲。
传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听化民俗。
盘龙面对压鳌头,玄微风散万般流。

607 《缘识》 宋·宋太宗

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风暖润物华鲜。
上林花结和香雾,絮压轻轻软似绵。
寰中运启大平年,文武须精百艺全。
弄影马骄难控勒,龟兹韵雅奏钓天。

608 《缘识》 宋·宋太宗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炼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归,弦头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扬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瞩。
法於天,象於地,

609 《缘识》 宋·宋太宗

归信妙法要精专,极目烟霄路不偏。
日月明通三界眼,云梯上有十洲仙。
慈悲愿力弥何远,烦恼能除道最坚。
救苦观音名利益,经文曾与世间传。

610 《缘识》 宋·宋太宗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611 《逍遥咏》 宋·宋太宗

逍遥通大道,物象古从今。
一气无穷极,三才妙更深。
愚迷皆自缚,圣境可周寻。
消息存亡理,先忧力不任。

612 《逍遥咏》 宋·宋太宗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613 《答马怀秀兄弟见访》 宋·宋无

移家连晚岁,屏足值春寒。
旧业遗松迳,幽栖远古坛。
数椽容膝易,五斗折腰难。
有客来排半,无人为整冠。

614 《阅张上卿仙游录》 宋·宋无

汉祖龙飞日,真人豹隐中。
纶音来蓟北,驿傅起江东。
圣德深弘教,玄门厚植功。
垂衣轩帝治,间道广成风。

615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 宋·苏颂

忆昔初读南华篇,但爱闳辨如川源。
沉酣渐得见真理,驰骛造化游胚浑。
潜心四纪不知倦,间日讲解时寻温。
其言无端极放肆,大抵顺物尤连犿。

616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诏领祠宫遂还乡闬燕间无事》 宋·苏颂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
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
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
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

617 《石缝泉清轻而甘滑传闻有年矣前此数欲疏引入》 宋·苏颂

峨峨凤凰山,有泉出其腋。
初微才滥觞,渐大乃穿石。
灵苗荫荼槚,宝气近金锡。
毖彼渊源长,兹惟云雾液。

618 《与可墨竹二十韵》 宋·苏籀

天工奇水墨,晴景照檀栾。
影动嵇阮爱,笋穿淇渭干。
禅翁三昧力,老手一挥间。
意匠先鹘落,心造忘笔端。

619 《送别袁公四诗》 宋·孙应时

露门劝学首群公,石室还来复古风。
垂世文章崔蔡石,济时勋业管萧中。
持平愿取乘舟势,纳约先看补衮功。
力巩皇图知有道,先生心事与天通。

620 《赠分水奚令》 宋·孙应时

分手桥门外,风尘二十年。
相逢非偶尔,话旧各依然。
饮啄宁无地,穷通故有天。
文书有馀力,心事约加鞭。

* 关于通力的诗词 描写通力的诗词 带有通力的诗词 包含通力的古诗词(63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