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和的诗词(124首)

1 《唐大飨拜洛乐章·通和》 唐·武则天

皇皇灵眷,穆穆神心。
暂动凝质,还归积阴。
功玄枢纽,理寂高深。
衔恩佩德,耸志翘襟。

2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通和》 唐·佚名

皇皇灵眷,穆穆神心。
暂动凝质,还归积阴。
功玄枢纽,理寂高深。
衔恩佩德,耸志翘襟。

3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通和》 唐·佚名

祠容既毕,仙座爰兴。
停停凤举,霭霭云升。
长隆宝运,永锡休征。
福覃贻厥,恩被黎蒸。

4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唐·崔曙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5 《和卢侍御通塘曲》 唐·李白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

6 《奉和张舍人阁老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以书事通简僚友》 唐·权德舆

紫垣宿清夜,蔼蔼复沈沈。
圆月衡汉净,好风松涤深。
轩窗韵虚籁,兰雪怀幽音。
珠露销暑气,玉徽结遐心。
盛才本殊伦,雅诰方在今。
伫见舒彩翮,翻飞归凤林。

7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唐·刘禹锡

谭笑在岩廊,人人尽所长。
仪形见山立,文字动星光。
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
伫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8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唐·刘禹锡

寥廓高翔不可追,风云失路暂相随。
方同洛下书生咏,又见军前大将旗。
雪里命宾开玉帐,饮中请号驻金卮。
竹林一自王戎去,嵇阮虽贫兴未衰。

9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唐·吕温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
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
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10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唐·吕温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
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
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11 《和裴司空即事通简旧僚》 唐·张籍

肃肃上台坐,四方皆仰风。
当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
独对赤墀下,密宣黄阁中。
犹闻动高韵,思与旧僚同。

写景旅途愁绪

12 《桐孙诗(后元和十年诏召入京及通州司马以后诗)》 唐·元稹

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
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

13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二先辈》 唐·姚鹄

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
满院落花从覆地,半檐初日未开关。
寻仙郑谷烟霞里,避暑柯亭树石间。
独为高怀谁和继,掾曹同处桂同攀。

14 《瑞鹧鸪(和通判送别)》 宋·葛胜仲

两年人住岂无情。
别乘辞华四水清。
何事千钟勤饮饯,故知一别未能轻。
解龟虽幸樊笼出,挂席还愁海汐平。
江草江花都是泪,骊驹休作断肠声。

15 《南乡子(和张元助通判赋雪)》 宋·王之道

出户绣帘垂。
拂面从他细细吹。
乘兴有谁招访戴,难为。
暖帐薰炉醉不知。
闲看逐风时。
欲著梅花又却飞。
雅兴佳人回舞袂,相宜。
试比冰肌可煞肥。

16 《念奴娇(述怀和赵宰通甫韵)》 宋·曹冠

天津仙客,话平蔡、曾把龙钟调戏。
裴度未达,尝游天津桥。
或言蔡州未平,一老父指度曰:必待此人。
度笑曰:见我龙钟,故相调戏。

17 《浣溪沙(和王通一韵简虞祖予)》 宋·王质

何药能医肠九回。
榴莲不似蜀当归。
却簪征帽解戎衣。
泪下猿声巴峡里,眼荒鸥碛楚江涯。
梦魂只傍故人飞。

写景抒情相思哀愁

18 《点绛唇(五月二日,和昌甫所寄,并简叔通)》 宋·韩淲

竹隐高深,夏凉日有清风度。
苎衣绳屦。
鹤发空相顾。
翠扑流烟,又向溪翁去。
青山路。
要当同住。
长古无尘处。

19 《沁园春(和邓季谦通判为寿韵)》 宋·李曾伯

老子家山,近古苏州,有监本呆。
叹长途荷担,斯宜已矣,急湍鼓_,岂不危哉。
我爱陶潜,休官彭泽,为三径荒芜归去来。
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

20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 宋·柴望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 关于通和的诗词 描写通和的诗词 带有通和的诗词 包含通和的古诗词(1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