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巴的诗词(142首)

1 《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赞美写人

2 《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 唐·白居易

我是知君者,君今意若何。
穷通时不定,苦乐事相和。
东蜀欢殊渥,西江叹逝波。
只缘荣贵极,翻使感伤多。

3 《寄金州姚使君员外》 唐·马戴

老怀清净化,乞去守洵阳。
废井人应满,空林虎自藏。
迸泉疏石窦,残雨发椒香。
山缺通巴峡,江流带楚樯。

4 《送人尉黔中》 唐·周繇

盘山行几驿,水路复通巴
峡涨三川雪,园开四季花。
公庭飞白鸟,官俸请丹砂。
知尉黔中后,高吟采物华。

5 《分水岭》 唐·吴融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6 《句》 宋·钱惟演

金牛此地通巴栈,黄鸟当时颂汉臣。

7 《舟行》 明·憨山大师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8 《登岳阳楼》 明·包圣

春城携伴共跻攀,极目风烟惨淡间。
桂岭北来还有瘴,洞庭南上却无山。
通巴子三千里,云锁湘娥十二鬟。
为语游人莫吹笛,潜龙渊在月波湾。

9 《华马国(巨津州名,昔元世祖驻跸于此而封)》 明·木知府

政暇西巡华马国,铁桥南度石门关。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

10 《潇湘八景画·平沙落雁》 明·朱瞻基

秋江水落波痕浅,平沙渺渺连天远。
白瑽红蓼满潇湘,枯苇黄芦迷汉沔。
鸿雁恒怜泽国秋,数声忽报楚天秋。
万里避寒违朔漠,几行带雪下汀洲。

11 《和两山二首》 宋·仇远

世事枰棋入角危,有人袖手只攒眉。
通巴蜀那须檄,马立澶渊更要诗。
公竟醉耶从汝笑,树犹如此信吾衰。
传闻双珥消兵气,犹把葵心向郁仪。

12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唐·杜甫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13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 唐·元稹

再拜捧兄赠,拜兄珍重言。
我有平生志,临别将具论。
十岁慕倜傥,爱白不爱昏。
宁爱寒切烈,不爱旸温暾。

14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三首》 唐·元稹

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蠡盏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滟滟。
泪消语尽还暂眠,唯梦千山万山险。

15 《通川客舍》 唐·郑谷

奔走失前计,淹留非本心。
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渐解巴儿语,谁怜越客吟。
黄花徒满手,白发不胜簪。

16 《浣溪沙(和王通一韵简虞祖予)》 宋·王质

何药能医肠九回。
榴莲不似蜀当归。
却簪征帽解戎衣。
泪下猿声巴峡里,眼荒鸥碛楚江涯。
梦魂只傍故人飞。

写景抒情相思哀愁

17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宋·梅尧臣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18 《送洪州通判何太博先归新淦》 宋·梅尧臣

拜官江上客,乘马不乘船。
独畏蛟龙浪,将归风雨天。
葛花侵野径,源水入腴田。
君住巴丘下,西山道路连。

19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宋·梅尧臣

频官吴越饱粳稻,况住南阳多水田。
北登太行入汾曲,正获{左禾右巴}稏秋风前。
晋人朴厚自寡讼,软炊玉粒河鳞鲜。
君方少壮齿颊健,甘美不负经腹便。
有意南飞寄我信,满川鸣雁下连连。

20 《送任师中通判黄州》 宋·苏辙

一别都门今五年,剧谈精壮故依然。
厌居巴蜀千山底,决住荆河十顷田。
老去功名无意取,身闲诗笔更能专。
黄州无事聊须饮,世俗方今自足贤。

* 关于通巴的诗词 描写通巴的诗词 带有通巴的诗词 包含通巴的古诗词(14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