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蔽的诗词(125首)

81 《姑苏杂咏 洞庭山》 明·高启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82 《送赵令公西京留守》 宋·王禹偁

勋业与谁同,萧何第一功。
两朝行直道,万国变淳风。
微恙妨三接,辞荣动四聪。
白麻宣上阁,清洛守离宫。

83 《村校书》 宋·刘克庄

短衣穿结半瓢空,所住茅檐仅蔽风。
久诵经书皆默记,试挑史传亦旁通。
青灯窗下研孤学,白首山中聚小童。
却羡安昌师弟子,只谈论语至三公。

84 《白湖庙二十韵》 宋·刘克庄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秋。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85 《梦蝗》 宋·王令

至和改元之一年,有蝗不知自何来。
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
暮行啮地赤千顷,积叠数尺交相埋。
树皮竹颠尽剥枯,况又草谷之根荄。

86 《寄满子权二首》 宋·王令

窗前午枕梦忘还,门外清风昼掩关。
天下谁当千古後,床头自笑六经闲。
能将道系穷通里,安用身居进退间。
自愧公心犹有蔽,清时无日不思山。

87 《甲午雪》 宋·王令

平居汩汩喜自堕,万事过目不省窥。
一年南北两见雪,未始把笔成一诗。
朝看气象浩茫昧,夜归瞑想通幽疑。
梦乘虚空谒帝所,砆礩象柱承琼榱。

88 《和关承议彦远水乐》 宋·晁补之

上盆五尺高,下盆二尺广。
咿呦蚁穴间,飞瀑一线响。
关侯初为此,避世挹萧爽。
晁子亦欣然,闭户穿瓦盎。

89 《游景仁东园》 宋·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90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 宋·苏辙

老人身世两相遗,绿竹青松自蔽亏。
已喜形骸今我有,枉将名字与人知。
往还但许邻家父,问讯才通说法师。
燕坐萧然便终日,客来不识我为谁。

91 《咏雪》 宋·曾巩

北风萧萧鸣且歇,短日悠悠生复灭。
朝含沧海满天云,暮断行人千里雪。
初通壑谷气先冷,渐蔽郊原路疑绝。
并包华夷德岂薄,改造乾坤事尤谲。

92 《真州仪真观》 宋·张舜民

闻说仙乡接濑乡,閒游诗侣礼虚皇。
三潮宝派通胥浦,万叶灵杉蔽蜀冈。
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
五云送入蓬莱岛,留与人间作道场。

93 《乙巳四月比屋多疹痘虐痢间作五月尽犹未已病》 宋·李吕

去年秋冬交,白昼雷虺虺。
隆冬忽暝燠,青红开百卉。
雨泽不时下,快雪倾复霁。
井泉傍射鲋,涧水通一遂。

94 《读平险铭寄李汉老》 宋·刘子翚

官侯凿平剑浦滩,游子不歌行路难。
李公作铭垂不刊,峻峰激流生笔端。
斯文岂但夸雄观,寓理之奥开聋眢。
惟人性天同广胖,横目立见分庭坛。

95 《建康六感·吴》 宋·刘子翚

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风云竞追逐,逸轨谁能遵。
大皇负英材,沈潜欻求伸。
一呼定南国,再战威强邻。

96 《和晏相公雪》 宋·韩维

去年阳气骄,不雪尽冬序。
今年未开腊,已见六花注。
矜新忽微飘,争急遂横鹜。
浩荡天地和,旷爽楼观曙。

97 《云岩》 宋·冯时行

枞阳之阳羌庐峰,千岩万壑云蒙蒙。
仙人往往游其中,安期羡门乔与松。
天或使之为扃封,咫尺象外不可通。
我昔杖履秋将穷,洞宫萧森还遽匆。

98 《和陶桃花源》 宋·吴芾

我闻桃花源,其先是秦世。
当时避地人,岁久俱已逝。
其后长子孙,生理还不废。
种桃以自营,结茅以自憇。

99 《东嘉倦雨遣兴有怀浙右兄弟二十韵》 宋·李洪

南国地卑湿,兼旬雨不停。
气昏江练白,云蔽石崖青。
倦听涔涔霤,全遮渺渺汀。
柳低齐户牖,竹密亚窗棂。

100 《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 宋·楼钥

我昔生外家,半世犹相依。
至今连墙居,日日相闻知。
诸表如群从,休戚真同之。
耐翁生而秀,爱惜从儿时。

* 关于通蔽的诗词 描写通蔽的诗词 带有通蔽的诗词 包含通蔽的古诗词(1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