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目的诗词(783首)

421 《如梦令(书百方观音寺壁)》 宋·向滈

直面雨轻风峭。
极目水空烟渺。
家在武陵溪,无限壑讥峰诮。
归好。
归好。
睡足一江春晓。

422 《宴琼林(上元)》 宋·黄裳

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
爱东风、已暖绮罗香,竞走去来车马。
红莲万斛,开尽处、长安一夜。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

423 《如梦令(书百方观音寺壁)》 宋·向滈

直面雨轻风峭。
极目水空烟渺。
家在武陵溪,无限壑讥峰诮。
归好。
归好。
睡足一江春晓。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高中古诗婉约闺怨孤独怀人

424 《水调歌头(次赵帅开西湖韵)》 宋·林淳

湖波涨新绿,环绕越王山。
棠齐清昼馀暇,赢得静中观。
四面屏围碧玉,十里障开云锦,冰监倒晴澜。
目送孤鸿远,心与白鸥闲。

425 《括意难忘》 宋·林正大

蜀道登天。
望峨眉横绝,石栈相连。
西来当鸟道,逆浪俯回川。
狷与鹤,莫攀缘。

地名思念友情

426 《应天长(曲院荷风)》 宋·张矩

换桥度舫,添柳护堤,坡仙题欠今续。
四面水窗如染,香波酿春麹。
田田处,成暗绿。
正万羽、背风斜矗。

427 《应天长(曲院荷风)》 宋·张矩

换桥度舫,添柳护堤,坡仙题欠今续。
四面水窗如染,香波酿春麹。
田田处,成暗绿。
正万羽、背风斜矗。

428 《浮萍兔丝篇》 清·施闰章

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值其故夫,一见恸绝;问其夫已纳新妇,则兵之故妻也。
四人皆大哭,各反其妻而去。
予为作《浮萍兔丝篇》。
浮萍寄洪波,飘飘束复西。

写景边塞大海

429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中秋节月夜写景写水

430 《绮怀十六首》 清·黄景仁

楚楚腰肢掌上轻,得人怜处最分明。
千围步障难藏艳,百合葳蕤不锁情。
朱鸟窗前眉欲语,紫姑乩畔目将成。
玉钩初放钗初堕,第一销魂是此声。

古诗三百首爱国壮志

431 《黑漆弩·游金山寺》 元·王恽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
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
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
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

游记景点

432 《蝶恋花(四首)》 清·庄棫

城上斜阳依碧树。
门外斑骓,见了还相顾。
玉勒珠鞭何处住?
回头不觉天将暮。

婉约西湖写景

433 《观潮》 宋·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初中文言文写景散文

434 《张衡传》 两汉·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赞美写人传记

435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宋·朱熹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咏物写景抒怀壮志难酬隐居生活

436 《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宋·洪咨夔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
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
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送别思亲

437 《吊古战场文》 唐·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古文观止战争吊古伤今忧国忧民

438 《谏逐客书》 先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古文观止公文

439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440 《亲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古文观止奏议

* 关于面目的诗词 描写面目的诗词 带有面目的诗词 包含面目的古诗词(783首)